![]() |
![]() |
|
|
零售药店“承接红利润物无声” 7 上页:第 1 页 节约资源 收获外流处方 零售药店承接医疗机构药事服务是破解当前医改难题的关键,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医改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医疗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由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管理缺乏强制性规范要求,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相比之下,通过医药分开后,药店更具优势,它能促使药店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GSP认证,在药学专业人员配置、药品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已能满足患者需求。药店的药师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在提供基本药品知识、用药指导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如若不设药房,不但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医疗方面,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效率,推动社会发展。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还可以为各级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久前药价放开政策,对于实体药店也同样有一定利好。药店渠道目前在销的产品价格已经充分市场化了,价格波动还是主要根据市场购药者的接受度等因素考虑。而对于医院渠道的产品,价格虽然放开,但是最终准入到医院终端价格还是以各种招标的形式决定,多家最流行最低价PK,独家则可能面临10%-15%先降价获得门槛再来议价。既然两边渠道的价格定价规则的主导方没变,那价格放开影响最大的将会是可能由于失去单独定价身份而未来又不能在各省招标中成为较高质量层次的药品,对于药品零售终端而言,这类药品可以补充中毛利中品牌类品类的产品线,有望改善零售药店的利润率。公立医院改革也终于有明确指示要医药分开,处方允许外流至药品零售渠道。如果医药分开的政策能够到位,零差率对门店影响有限,而本轮政策对药品零售终端总体利好。 破除以药养医 对接医保 这次推行的“医药分开”有三个亮点:一是提高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清理妨碍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的政策性障碍,缩短行政审批所需时间;二是严查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中存在的各种价格垄断行为;三是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这将对医院“以药养医”形成“合围”之势。在业界看来,要杜绝“以药养医”, 一定要斩断药和医的利益链条,即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整个环节所形成的利益机制。须将医院药房彻底剥离,实施医药分开,即推动二者彻底分化为两个不同的行业,让医生无法通过开方获取药商回扣,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等医疗服务,而药品销售则以社会药店为主。据统计,我国2013年的药品市场有1.4万亿元左右,其中医院的份额大概占了70%,医药分家若能实现,就会为零售药店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有利于药店发展。早在2011年5月,商务部发布的《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周边药品零售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率先探索医生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 据了解,零售药房能否在医药分开后真正迎来春天,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医保。医保定点资格在社区医疗机构及药店之间的“分配不公”被认为是近年来影响药店药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不仅医保定点药店的数量少、资格认证难以取得,而且在药店购药的医保报销比例也与医疗机构有较大差距。种种约束使得社会药店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的药房竞争。要吸引患者凭处方购药,还需卫计委、人保部等部门出面,实现药店和医疗机构网络对接,实现电子处方外流、医保刷卡即时结算等具体落地政策。对于《通知》中 “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是一次巨大鼓励。而且,商务部已经确认,下一步人社部将把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覆盖范围。 此外,“医药分开”仍是我国新医改的必经之路,长期而言政策放开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实体药店,就是医药电商。据资料显示,若线上处方药经营的放开,意味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将由2000亿的OTC市场扩张到万亿规模的OTC+处方药市场,进而扩展至3万亿左右规模的大健康市场。随着医药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医药分家政策的进一步贯彻,长期来看零售药店市场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并在零售终端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