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品牌匠心”的角度谈转型:人心不变,则无转型 近几年,中国来到了转型的分水岭,全国从政府到企业和个人都遇到了不少问题,转型迫在眉睫。处于复兴的最后一公里的中国,能不能“善终”仍是未知数。 2016年,“匠心”是年度高频词,各行业领域都在反复不断弘扬“匠人与匠心”的品格,《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片更是火爆网络,表面看是全民对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的好奇,实则是对“择一事终一生”修身哲学的赞叹。国内资深品牌战略家、中国声浪传播学创始人、“不在城市”发起者李泊霆先生从品牌匠心的角度谈转型,在他看来,转型离不开人心。 转型的突破在于人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积淀了很多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最近城市雾霾污染问题愈趋严重。但最大的破坏是人心。经济发展让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富足,我们开始以财富为价值唯一评判标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家里父母忙着赚钱,顾不上陪孩子,一个人从小没有在家里链接上温暖(爱与被爱),长大后也不可能给别人温暖。教育偏离育人之本,教出了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学目的仅是为了发财或升官,此外再不敢追求其他。例如前阵子网易新闻报道的北大著名教授讲《鲁迅作品选读》,却无人听课,竟是因为课程和高考无关。企业唯利是图,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政府官员不以为民服务为己任,而是算计着提高账面政绩来晋升,贪污腐败者屡见不鲜。 从根本上来讲,中国说要转型,无论是营销From EMKT.com.cn模式的变革,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根本都离不开人,人是推动转型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改变要从人心开始,人心变了,少点贪婪,格局和价值观提升了,所有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而人心不改变,所有的转型有可能仅仅表面功夫,得不到实质的变化。如李嘉诚所说:‘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心灵的贫穷更加可怕。” 转型的关键在于文化:以文化来滋养人心 当今社会,尽管科技不断进步,物质日益丰富,但文化却从没跟上时代的步伐。“五四”扫旧运动后文化根基已松,之后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地断绝了中国文化。而大革命后,就迎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人人都前仆后继涌进经济复苏的潮水中,文化的断层一直留在了那里。再后来就是互联网时代,大家陷入学习热潮,但只是功利性的知识技能型学习,无暇关注文化沉淀。人们依旧沦于浮躁,混沌生活。李泊霆认为,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回归文化,让文化润养人心,让人心回归温暖与平静。 “近几年,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始终在倡导文化复兴,国学的思潮逐步蔓延,上至中央电视台下到城市地铁沿线,文化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民间弘扬传统文化的团体机构亦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萌生,传统节日被法定化,譬如将清明节明确规定为节假日,这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表现。各种力量的聚合,实际上就是要促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呼唤“匠心精神”,让人从心里慢下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李泊霆直言,如果没有文化的深耕厚积,人们为利欲所驱,是很难慢下来的。倘若不能慢下来,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匠人和匠心企业。 “就像我心目中的匠心企业——北京同仁堂一样, 300年了,一直坚守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料’, 从来不曾浮躁过,这便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一。另外一家我很欣赏的匠心企业——鼎泰丰小笼包,它虽名满天下,在全球却只有区区几十家店。相对于麦当劳来讲简直九牛一毛,而大多数店面,顾客都要排队一小时才能品尝到美食。他们不贪心做大,始终严格控制品质,对细节的控制几近苛刻。譬如面皮直径要达到6.5cm的标准尺寸、成形的小笼包总重量要准确达成21g、面皮必须要折成18褶以上。可以说不论同仁堂还是鼎泰丰,对品质的坚守彻底征服了消费者的心,成就了无声崇拜的卓越品牌,追溯其背后的根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华为任正非也说过‘世界上的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世界那么大,你在哪里,在深海还是浅海?只有沉下来进入深海,内在的东西够深,才能掀得起浪,经得起风雨。”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