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做规模还是价值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问“两者会冲突吗?”,当然,两者并不矛盾。但企业家品牌化决策时,面临着现实问题,一般来说,品牌要么是规模化体现价值,要么是做增值形成规模化,当然,品牌做到规模和价值齐发力,这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国,就有两个典型案例,它们的品牌化决策,一个是全力做规模化发展,品牌价值却下降;另一个,不片面追求规模化,全心全意做好消费者增值服务,品牌价值明显提升。 因此,我们通过如下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将会受益匪浅。它就是中国著名品牌小米和腾讯,两者不同的品牌化决策,产生了不同的品牌价值效果。我们站在品牌高度,简单分析了这两个品牌,也许,给我们更多启发。 案例A 生态规模化的小米帝国。 大家知道,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以软件起家,从“米聊”与发烧友互动开始,直至2011年,雷军抓住智能手机在“风口”的机遇,凭借创新商业模式和“饥饿营销From EMKT.com.cn”等策略,推出小米手机,并且连续四年跨越式增长,小米迅速成为营销超千亿元的著名品牌。 2015年,随着小米手机销量下降,小米布局“生态圈”,投资项目涉及到硬件、社交、教育、文娱、电商、地产、金融、游戏、医疗等行业,先后收购和投资了一百多家企业,如今的小米生态圈逐步形成规模化。 我们从商业逻辑来看,小米生态圈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智能硬件生态链;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生态链;第三层是云服务,它们之间通过MIUI相互连接,实现信息流动、资金流动、技术内部共享等。同时,小米通过投资、自建、参股、合作方式,不断地形成小米生态循环,构成了规模大而全的小米互联网帝国,可见,雷军的野心、胆略、创新和睿智,值得我们点赞。 但是,品牌专家江品醇认为,小米的生态圈,表面看起来眼花撩乱,其实,它至少存在几个致命弱点: 一是小米的核心消费者是谁? 我们知道,小米的核心消费群是一些忠诚“粉丝”,近年来,随着小米手机销售下降,“粉丝”也不断地流失,再加上小米错失良机,没有补齐品牌短板,比如线下建设、产品升级、品牌体验等等,反而成就了华为、魅族、OPPO等国产品牌。 当前,如何留住小米的核心“粉丝”,成为了小米首先考虑的问题。尽管雷军意识到这点,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推出“黑科技”产品、小米商城、小米直播、丰富“米聊”等,但目标消费者总是贪心厌旧,毕竟手机是时尚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小米的努力效果甚微。如果小米的生态圈没有稳定的核心消费者,那么,它将成为无水之源,品牌也会摇摇欲坠。 二是逆潮流而生的封闭生态圈。 曾记得,小米的经典广告语“为发烧而生”,引起了“粉丝”们的心智共鸣,他们的“买、买、买”,把小米推向了家喻户晓,“猪在风口上会飞”的新潮语,也成为了雷军的“发明”。令人奇怪的是,小米的生态圈设计却是封闭的,它正好与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时代潮流相反,比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它们都是开放的生态,顺应了“共存、共享、共赢”新时代,而小米“逆潮流而生”的封闭生态,成功率有多高呢? 三是规模大而不强的隐忧凸显。 目前,小米收购和投资哪些公司呢?我们发现,大部分是中小创企业,小米竟然像是高科技孵化公司,它主要在硬件、内容和服务生态链上布局,大致情况如下: 1、在硬件项目上,小米投资十分广泛。比如紫米(移动电源)、润米(服装、拉杆箱)、智米(空气净化器)、云米(净水器)、创米(智能插排)、华米(手环、体重秤)、青米(插线板)、小蚁科技(摄像头)、纳恩博(平衡车)、九安医疗(智能血压计)、加一联创(耳机)等等。 2、在内容上,小米投资视频优酷、爱奇艺和西山居游戏。以及在智能家居方面,投资了爱屋吉屋、神工007等项目。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