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胖对管理的理解正确吗 7 上页:第 1 页 本文认为,要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在知识工作者个人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能够让他们自愿投入到工作中去,有发自内心地想把工作做好的动机和意愿。前文已谈到,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更多地是运用知识、信息、符号和概念,而这些要素是内在的,除非他们自愿投入到工作中去,否则企业很难像对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让知识工作者自愿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成了提高他们劳动生产率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其次,有意愿还要有方法,主观的意愿与客观的技巧相结合,才可能真正提升知识员工的生产率。这就需要通过对工作的分析与研究,建立起对工作的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形成组织知识,从而能为知识员工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必须强调的是,建立对工作的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标准、流程、细节等这些传统上解决员工工作能力问题的管理方法,然而,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在我们通过标准、流程、细节将其个人的随意性纳入到一种制度规范中的同时,还必须提供给他们广泛的作业自主性和鼓励个人首创精神的原则,否则,实际上你就是在告诉他们,程序和步骤是重要的,而人的思考和创造力是排在后面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还必须让知识工作者能够更智慧、更有创造性地去工作,唯有当知识员工能够利用自身最有价值的头脑不断去探寻更好、更高效、更具革新性的工作方式,而非仅仅只是旧有工作方式的机械执行者时,才可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而在组织层面,我们还必须能够将每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努力协调起来,使其整体搭配而凝聚于共同的方向——组织的目标。这并不难理解,如果知识工作者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过分偏离,形不成合力,那么,他们的努力将彼此抵消浪费掉,而不能最大化地转化为组织的绩效与竞争力。不能转化为绩效和竞争力的工作自然谈不上是高生产率的工作。同时,我们还必须能够将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所处环境协调起来,否则,打个极端一些的比喻,当人类的交通已进入了高铁、高速的时代,你的企业却还在高效地生产着马车,并企图在与高铁和高速的竞争中分一杯羹,会有什么结果呢?知识员工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的工作又谈何生产率呢? 简言之,如果我们能够让知识工作者自愿投入到工作中去、能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及能够使他们更有智慧和更有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同时还能够将其个人努力与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三者有机协调起来,我们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换言之,也就是管理好了知识工作者。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具体讨论如何让知识员工自愿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何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如何让他们更有智慧和更有创造力的去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将他们的个人努力与组织目标及所处环境进行有机协调,笔者曾作有《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中国From EMKT.com.cn梦”的实现——兼论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一文,有兴趣的读者可去网络搜索。本文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以下四点: 首先,古人云,无德必亡,唯德必危,成事者必有一德,也或有一恶。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固然需要更多一些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没有制度和纪律约束的“温和”或者“民主”的环境;也不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和蔼可亲,能够与员工相处融洽;更不意味着对员工无条件的放任与放纵。而是要让他们承担起工作中的责任,并对他们提出严厉而高标准的绩效要求,促进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让他们能够有所成就。因此,企业既需要通过人性化的理念去激励他们,也需要通过制度与纪律(作为最后的底线)来约束他们,更需要通过高绩效标准来驱策他们。 其次,虽然相较于体力劳动者来说,知识员工的管理更困难一些,但管理得当,他们却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知识员工的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资源(德鲁克指出,创新本身即创造了资源)、新的优势、新的惊喜和新的可能,这是体力劳动者机械性的执行工作完全和永远不可能具备的;其二,对于一个体力劳动者来说,即便他工作热情再高,8小时之外他也难以对企业有所贡献了。但知识员工却不同,比如,对一个销售人员来说,哪怕他待在家里,躺在床上,如果他头脑中还在思考着怎样去搞定一个客户,他就在工作。 再次,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相对于各种经济政策,微观层面数以千万计个别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竞争力才是促成一个国家经济成长和持续繁荣的基础和关键。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竞争力又只能源自于人,源自于人的智慧、才华与活力,而人的活力的激发、智慧与才华的最充分展现,却又是管理,特别是对知识员工的管理的任务。因此,在最根本上,人的智慧、才华与活力,以及让人力资源产生生产力的管理才是经济成长最基础和最持久的源动力。因此,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升级和转型,一定是从经济学的发展方式升级和转型为管理学的发展方式,也就是从通过出口、投资、人口红利、信贷扩张等手段推动的经济成长方式,转变为通过最充分地发挥出国民的智慧、才华与活力来驱动经济成长的发展方式。任何不能将国民的智慧、才华与活力作为驱动经济成长最核心的资源和最根本的动力的所谓升级和转型,一定都是伪升级和伪转型,也均不可能持久地驱动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换言之,能够管理好知识员工,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它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最后,事实上,管理好知识工作者的意义可能远不止于经济层面。与管理体力劳动者截然不同,知识员工的高效率只能建立在他们的自治和尊严的基础之上(制度和纪律只能作为最后的底线而存在,企业不能没有制度和纪律,但好的企业一定不能靠制度和纪律来管理),因此,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知识员工才华与潜力的管理方式,一定是不断把他们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担当、更加理性、更加独立,以及更具参与的意识、质疑的精神和进取的勇气的管理方式。而当一家企业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不再是没有责任、不做思考的企业组件,而成为有尊严、有担当的人的时候,这时,事实上,这家企业正在承担起它最为重大、也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唤醒员工的公民意识,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公民。 只有普通民众普遍公民意识的觉醒,才能最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演变和进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而美好的社会,这样的中国才会是真正实现了民族复兴的中国。也只有从这个角度,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会认为,企业是唯一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善这个世界不平等现象的团体;为什么德鲁克认为管理是替代专制的唯一选择;以及为什么他会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它们(指前苏联的卫星国)也在同等程度上把管理看成是一种改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它们来说,管理特别地体现着西方的价值观:个人负责的价值观、自治的价值观、对个人的尊重……也正是由于这个理由,管理在苏联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并成为斯大林极权主义传统的潜在威胁。当捷克人着手使其管理人员拥有自治权时,俄国人感到必须出动部队和坦克把这个异端镇压下去,他们在国内的制度不可能经受这样一种发展而继续存在下去。正是由于这个理由,任何改进管理的运动,无论它是怎样地为恢复俄国经济的成长和成就所需要,也受到了俄国官僚制度和俄国传统的寸土必争精神的全力反抗。人们可以设想,俄国制度的中心威胁不是来自‘知识分子’,而是来自管理。管理事实上是共产主义的‘内在矛盾’。”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856651170,电子邮件: jcy7200@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