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哪些企业容易活下来? 7 上页:第 1 页 3、 注重服务的企业。疫情下,最考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 企业的软实力,比如服务层面。良好的服务,会产生营销的效果。用心服务,会在相同品质的前提下,赢得更多的客户青睐。 首先,企业要从流程式的机械服务到充满温度的人性化服务。疫情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企业要尽可能地减少繁文缛节,能简化的简化,能合并的合并,少谈主义,多做实事。总之,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导向。 其次,企业要实施超过以往深度、广度、宽度及精准化的服务。这种服务建立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基础之上,通过协议捆绑,采取无风险合作,协同抱团,服务多元,共同应对此次疫情困境。 笔者担任顾问的河南信阳某工程材料公司,过了春节之后,在做好疫情防护:每天报告行程、测量体温的基础上,营销人员驱车到工地与客户一起勘察现场,指导客户操作,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厂区仓库门口经常排着长长的拉货车辆,业务比平时还繁忙。 而笔者培训过的某知名防盗门企业,其代理商不仅推出了免费上门设计、售卖、安装等服务,而且还提供智能门锁、自动感应垃圾桶等的咨询、连带售卖及指导操作等,服务扩大的同时,自然也收获了更多的业务。 4、 学习型企业。学习,更多的是为未来做准备,不仅是为当下疫情及凋敝的经济,它 可以让企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格局更宽广,甚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学习,可以让企业提高员工技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学习,可以激发士气,让员工一往无前。 建立学习系统。笔者在全国各地培训与辅导企业十余年,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大凡优秀而能抗风险的企业,都是学习型企业。这些企业建立自己的商学院或大学,有的还包括学历教育,通过对研发、生产、经营、战略、管理、财务、营销、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学习,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角逐与争夺中处于领先及优势地位。 学习需与时俱进。经济低速、疫情及互联网形势下,企业的学习,需要强化与提升,而不是削弱,学习,是企业能给员工的最好福利。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比如,有些企业通过网课、直播、视频等等,学习前沿课程,头脑风暴业绩提升路径与方法,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2月底,笔者到湖南浏阳为一家花炮集团现场讲授了两天课程。课前,参观了企业的展 厅及花炮文化馆,这家企业不仅在做产品,还在做文化。两天的终端生动化课程,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依然激情满怀,现场互动气氛热烈,由于授课现场就在展厅门口,可以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真正的OJT(On the Job Training)现场训练模式。课后,又结合展厅陈列、课程内容,进行了互动解答与探讨,终于明白这家企业为什么能够在疫情下,营销人员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及营销的干劲,从而成为行业领军者的原因了。这样的企业,面对疫情,其实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 没有太大拖累的企业。现在,一些企业之所以危机重重,甚至积重难返,就是因为 负荷太重,有气无力,在短期内经济无法完全恢复及疫情干扰下,企业应该当机立断,甚至扼腕自救。 把长时间亏损的项目砍掉。没有人能够知道这场颓势能够延续多久,企业要想更好地调整或复盘以往辉煌,就必须将“流血”的项目放弃,避免长时间“失血”而危及企业机体,从而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压缩固定成本或费用。疫情下,企业除了开源,还要注意节流,轻资产、供应链模式应当纳入重点考虑范围。轻资产模式,是企业掌握品牌、研发、营销与服务,而把建厂及生产环节交给有专业能力的合作伙伴,这样就可以没有太多包袱运行。供应链模式,就是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终端商中,只扮演其中一环,或只服务其中一环,体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规避全产业链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最近,笔者探访市场,发现很多店铺出租或关闭,它们大多死在较高的房租上,所以,作为企业,应该通过合租、分租或转移到社区等方式,降低固定成本,盘活企业资金。笔者把它归结为:小门店,大营销。小门店,目的是降低或分摊固定租金,大营销,是要广泛开展店内、店外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以活动促市场,以市场促活动,门店,只作为一个销售的基点,或半门店、半仓库。 笔者培训过的上海某壁纸公司,其董事长是在培训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也即上游生产 厂——广东佛山某壁纸企业时所认识。培训后,才知道,上海这家公司是一个品牌运营商,拥有品牌、设计和营销、服务团队,生产事务全部委托佛山工厂,做到了轻资产运营,市场做的风生水起。 某小区门口便利店老板,将店内临街的一部分单独分割出来,租给了一家经营“灵宝肉夹馍”的夫妇,不仅降低了房租及物业费用,而且,还给商超带来了流量,可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此外,一些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与疫情防护、防治相关的公司,在产品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也容易抓住原本就有的研发、设备、技术优势,借助较高的市场“壁垒”及“疫情”的东风,找到更多的市场切入点,从而乘势发展壮大。 大凡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企业,都会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企业不作为,是等死,作为,有可能找死,但也有可能重获生机。因此,广大的企业,与其“坐以待币”等死,不如主动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说不定,真的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303869878,电子邮件: 641491564@q.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