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联想缘何被困?

联想缘何被困?


《智囊》, 2002-06-26, 作者: 阿韬, 访问人数: 5459


7 上页:文化之困(2)

其二,激励机制之困

  联想的激励机制的核心理念有两点,一是给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二是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

  配合核心理念,联想主要的激励手段一是员工期权,二是扶持年轻人上台,让他带领一个方面军。

所谓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联想高层解释为:你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你是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奋斗。按我们通常的理解,什么样的舞台没有天花板?只有公司不断发展,并且高速发展的时候,舞台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只有当公司的高层经理有相对频繁变动的时候,才会总能空出一块空间来,机会也就相对比较多。

  而实际情况是,联想经过连续四、五年的高速成长,又面临IT市场的普遍不景气,现已进入低速增长的阶段,舞台骤然缩小了不少,而随着柳传志、李勤等老一辈退下去,新的高层领导是清一色的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在联想创业期就进入公司,一路血拼过来的,无论是对联想的贡献、个人对联想的感情,都有足够理由在高层做下去,这还不包括有相当部分中层干部也是30多岁。

  这意味着,年轻人的上升空间非常小,真正有野心、有能力的年轻人会选择离开联想,另找发展空间。

  什么叫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纵观联想的高层,没有一个是从外面进来的职业经理,都是在联想内部土生土长、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嫡系部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高度认同联想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对联想非常了解,只有这种人,在联想才能得到基本的信任,才能得到升迁。

  似乎在联想高层领导看来,职业经理人不能融入联想企业文化,也就不能产生业绩。联想也曾经引进过职业经理人,比如联想曾经从香港请过一个财务总监,但其人在联想呆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具体原因我们不了解,但因此更加重了联想高层认为职业经理人不好用、没用的观点。

  再来谈激励手段方面的问题。联想最引以为豪的激励手段是股票期权。联想在操作期权分配中有很重要的指标,一是到公司的年限,即司龄。到联想越早、在联想时间越长的人,获得的期权越多;二是所处的职位,所处职位越高,获得期权越多。

  这本无可厚非。但也造成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中层以上的、在联想服务很长时间的“老人”获得更多期权。这些人作为既得利益者,手中握有足够的联想期权,摇身一变就成为“百万富翁”,衣食无忧,上升空间又有限,他们能做的,就是留在联想,按照传统的联想文化的要求,继续为联想工作。有相当多的获得了联想期权的年轻人亦如此,甚至会形容联想期权为“鸡肋”。因为到联想时间不够长,因而没有获得期权的那些年轻人,自然远走高飞,而这些人,相当多有敏锐的思想,对联想可能更有价值。

  这也说明,如果期权的操作不能为企业留住有价值的人,而是留住了一批保守派,这期权的激励作用也就变味了。

  至于说扶持年轻人上台,让他们有机会带领一个方面军,这一点随着高层队伍越来越稳定,随着联想的发展进入低速期,其激励作用就越来越有限了。毕竟如今的联想已不是柳传志扶持杨元庆、郭为的那个时代了。

  上述文化与激励机制方面的失误导致联想在人事方面存在相当多、相当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当数量的技术人才,也缺乏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高中层管理者具有明显的硬件思维,对服务时代的到来无所适从,对如何做服务没概念、缺乏大服务的意识,在很多人脑子里还把服务等同为售后服务;严重缺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缺乏具备国际化操作的人才。

  对于联想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任何用人问题上的成败都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甚至存亡。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2年第七期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6篇)
*联想的争议 (2004-02-16, 经济观察报,作者:方军)
*诘难联想的品牌战略 (2003-12-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安水)
*给联想店出个“馊”主意 (2003-1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郝志强)
*杨元庆的新赌注 (2003-11-17, 《环球企业家》,作者:项文)
*联想涉嫌商业贿赂? (2003-10-10, 《智囊》,作者:范亮)
*用价格杠杆撬动市场--联想开拓液晶市场三大战役营销案例 (2003-09-23, 中国经营报,作者:吴晓燕)
*联想、长城、浪潮:20年PC路 谁属战略迷失? (2003-07-14,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海川)
*联想品牌变身:品牌全球化的必修课 (2003-04-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后联想时代”之惑 (2003-04-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鑫)
*核心竞争能力决定谁笑到最后 (2002-11-29,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从联想分拆看中国企业管理官僚成本的无奈 (2002-07-03, 经济观察报,作者:许德音、王野青)
*联想之困 (2002-06-19, 《智囊》,作者:殷高峰)
*联想转型:系统的支持(上) (2001-02-20,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二期,作者:黄宇健、曾驭然)
*联想为什么,巨人为什么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7年第五期,作者:林岚涛)
*丢与不丢的联想 (2000-06-30,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六期,作者:曲珊珊)
*联想,你能帮我做什么 (2000-06-28,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十一期,作者:王树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