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感谢“山葡萄酒”

感谢“山葡萄酒”

“山葡萄酒”热的另类视点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2-09-27, 作者: 梁捷麟, 访问人数: 3365


7 上页:葡萄酒市场的VCD现象

何必给自己找替罪羊

  其实,山葡萄酒的兴起对葡萄酒市场的正面效应大还是负面效应大,各“正宗”葡萄酒生产企业应该心知肚明,去年的中秋节和今年的春节,名牌葡萄酒在节日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销,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并不因为喝过了山葡萄酒就改变了对葡萄酒“正宗”品质的看法,更可能的情形是恰恰由于通过对价格相对较低的山葡萄酒的初级消费反而从心理上强化了对优质高档名牌葡萄酒的认同。

  可以肯定:

  ——山葡萄酒的低价格不会扰乱葡萄酒销售市场。由于品质上的明显区别,真正的优质葡萄酒的传统消费者不可能由于价格的差异而降低自己的习惯品位,而喜欢山葡萄酒的消费者本来就不是传统优质葡萄酒的固定消费群,他们倒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成为未来消费优质葡萄酒的潜在群体。在北京城乡仓储大超市,一位某山(野)葡萄酒的推销员就曾无奈地告诉记者,她推销成功的购买对象几乎都是对葡萄酒品质没有清晰概念的顾客,凡是冲着张裕、长城、王朝等知名葡萄酒去的顾客,任你说破嘴皮人家也不买山(野)葡萄酒。

  此外,国产葡萄酒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0%,超过了白酒的35%和啤酒的30%而居酒类平均毛利率的首位,与高毛利率相对应的必然是较高的价格门槛,你自己把门槛定高了,消费者进不来,而你又不想让消费者去进别家的低门槛,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山葡萄酒极低的质量标准不存在给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拖后腿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优质葡萄酒本身有区别于山葡萄酒(半汁葡萄酒)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理当与国际市场的标准接轨;而国际上并没有山葡萄酒(半汁葡萄酒)的质量标准,按葡萄酒标准检验,山葡萄酒自然就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销售,也就不存在给真正的优质葡萄酒拖后腿的问题。

  有报道说,一些自以为是的企业非要拿半汁山葡萄酒去国际市场卖,结果被人家海关以不符合葡萄酒标准为由打了回来,然后就有人抱怨国家的葡萄酒标准订的不合理,给他们的产品出口造成了误导。其实,那是企业和产品自身素质的问题,而不是山葡萄酒应不应该存在的问题,把国际市场对中国葡萄酒的拒绝归罪于山葡萄酒显然是在为自己的无知开脱。

  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主要还是决定于中国企业能否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有竞争力的优质葡萄酒。2001年秋天,我国一个专家小组应邀到意大利的葡萄酒产地仔仔细细地考察了近一个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葡萄酒和人家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工艺、技术那么简单,特别是在地域条件和品种条件方面的差距并不因为同一纬度就能轻易解决的,至少,目前我国能完全符合国际优质葡萄酒标准的品种并不多。我国葡萄栽培面积约23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左右,适宜酿酒的不足40万吨,原料缺口达40%。因此,为了保证品质,包括部分知名品牌在内的许多葡萄酒厂都只能大量进口国外葡萄原酒来装瓶销售,这足以佐证要实现中国葡萄酒的品质提升和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愿望,仅靠制定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还远远不够。 

  ——“降低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期望值”之说亦是无稽之谈。多年来,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由于消费习惯的原因,由于原料产地的原因,由于企业经营的原因,国产葡萄酒并没有形成象白酒、啤酒那样广阔的消费市场,即便是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倾向于扶持果酒、限制白酒,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老百姓的酒类消费习惯。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种葡萄酒在较好年景的产量总和也不过区区30万吨,还不足一个五粮液集团2001年白酒产量的2倍,而目前全国白酒的年产量却是葡萄酒的16倍,达到近500万吨,这种巨大的差距说明老百姓对葡萄酒的消费热情还远远未高涨到足以拉动葡萄酒产业大幅度增长的地步。

  同时,消费习惯的形成并不决定于价格因素,对老百姓来说,吃西餐喝红酒顺理成章,而在吃中国菜时,喝中国白酒可以,喝黄酒、啤酒也都可以,现在似乎喝一些甜爽的山葡萄酒也不错,但要喝那种有点怪怪酸味的干红或干白葡萄酒好象就不那么对付,再联系到价格差距,心理上就更不容易接受了。这种消费习惯的内在因素与单纯的山葡萄酒热相比,其实更值得我们葡萄酒业的专家、厂长们好好研究。显然,缺乏对葡萄酒的消费习惯,就缺乏对葡萄酒优劣比较的前提,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期望值”。

  中国的葡萄酒企业如果不能做好自身产品的品质提升尤其是葡萄酒文化消费的推广,则无论有没有山葡萄酒的存在,洋葡萄酒所将要带来的致命冲击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任由山葡萄酒泛滥,中国葡萄酒业将永无宁日吗?

  问题是,山葡萄酒有没有形成泛滥的市场基础?如果山葡萄酒从市场消失了,中国葡萄酒业是不是就有“宁日”可过了呢?最直接的回答是,当中国消费者普遍具备了消费优质葡萄酒的能力,当中国的国产葡萄酒普遍达到了国际优质葡萄酒的标准,这两个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反之,则无论山葡萄酒泛滥与否,中国葡萄酒业都不会有宁日。

  在一片针对山葡萄酒的讨伐声中,消费者的反应倒比我们的专家、企业家要冷静得多,在2001年的郑州糖酒会上,有消费者代表对记者谈到对山葡萄酒的看法:“山(野)葡萄酒的好坏,我们作为消费者根本不清楚。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都能畅通无阻,咱们正宗红酒厂家难道就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山(野)葡萄酒市场为什么竟能膨胀这么大,人家的营销还是蛮有一套的。在这方面咱们正宗厂家应该向人家学习,应该在文化营销上多下功夫,多普及葡萄酒文化知识。消费者清楚了,自然就知道该怎样选择了。”


1 2 3 页    下页:谁能抓住现象背后的机遇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0篇)
*“酩悦”之路,不能承受如此之轻 (2007-09-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方军)
*实施差异化必须注意的3个问题 (2007-08-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德惠)
*诊断广西三野酒业 (2003-09-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汪汪)
*200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十大忧患 (2003-01-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建法)
*品味“解百纳” (2002-11-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乐平)
*“垃圾”不是问题,出路才是关键! (2002-11-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震)
*透视中国葡萄酒业现状 (2002-1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陈)
*塑造红酒中的绅士--华夏长城1995干红上市策划案 (2002-04-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利侠)
*武汉葡萄酒市场调研报告 (2002-04-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嘉锴、郭建军)
*三大营销沟通策略支招张裕香槟酒 (2002-03-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政权)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