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山葡萄酒”
7 上页:何必给自己找替罪羊 关于山葡萄酒热,我们听到了太多的抱怨:政府批评生产者钻政策空子,企业责怪政府的低标准放纵了低质产品,而专家们更是对消费者“热捧山葡萄酒”行为的“无知”频频表露出不解和无奈之情。难道我们的思维方式除了抱怨之外就别无选择了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广大中产消费阶层的形成,随着葡萄酒质量标准的逐步完善,那些用水加糖加香精加色素加果汁加食用酒精兑出来的“山葡萄酒”注定将成为市场上的匆匆过客(但也必定会有真正优质的、有独特风味的山葡萄酒将在喜爱它的消费群中形成自己长久的市场领地),传统葡萄酒企业此时要做的不应当是在这位过客是否符合什么标准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是要紧紧抓住这位过客所带出的一大批潜在的葡萄酒消费群——用最诱惑的方式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真正的优质葡萄酒会带给他们真正的美妙口感,真正的幽雅情调,真正的高品位享受,这些感觉,决非“兑水”的山葡萄酒所能比拟。 中国人常常爱说的一句成语叫“因势利导”,还有一句叫“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什么山葡萄酒能火,“正宗”的优质葡萄酒就不能火?为什么就不能把山葡萄酒热转化成优质葡萄酒热呢?视听产品从低端的VCD热到高端的DVD热、温州从劣质“礼拜鞋”产地到优质名牌鞋产地的转变,以及国产轿车消费从早年普遍的拥有需求发展到近来出现的个性化需求等有规律可循的市场轨迹都应当能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们相信,谁能够率先做足这块市场的文章,谁就将是“山葡萄酒现象”的最终受益者。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从中国葡萄酒业的老大“张裕”身上感受到了一些超前的意识,聪明的张裕人一面把讨伐山葡萄酒的大旗举得比谁都高,另一面却在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着自己的葡萄酒文化的市场渗透,并通过与国际葡萄酒业巨头卡斯特集团的技术合作,调整自身产品结构,把特种葡萄酒和庄园葡萄酒作为占据高端葡萄酒市场的利器来带动企业的市场推广。只可惜在目前产品众多而规模有限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上,张裕造势的力度仍显远远不够,而且一些公关手段过于偏狭自恋,有失“老大”气魄。 本文无意鼓动人人都去喝山葡萄酒,并同样主张对借山葡萄酒之名违法造假者给予严厉打击。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相关各方能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说了归齐,还是要看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专家、还有我们的政府,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观。特别是那些困惑于山葡萄酒热的“正宗”葡萄酒企业,如果光一门心思地打击山葡萄酒,或者仅仅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政策保护,而没能把它带来的市场为我所用,这很可能将错过一次可望又可及的发展时机;如果我们能从市场的角度来客观地对待山葡萄酒热的现象,并能从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那么我们对此所得到的结论就未必都是消极的,说不准,抓住机遇的葡萄酒厂家还要感谢先行打出一片全新市场空间的山葡萄酒呢。 原文发表于《中华美酒》杂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 l64116@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