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专家论坛 > 再造海尔--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再造海尔--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经济观察报, 2003-03-24, 访问人数: 4319


7 上页:三做论(1)

  《经济观察报》:许多国外的媒体先于我们关注到海尔在管理革新上所做的探索。“海尔要成为世界白电前三强,前提必须是3万名海尔人每个人都必须成为SBU”。您出于什么考虑,把这种管理上的革新摆在对海尔的未来如此至关重要的地位?

  张瑞敏: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企业,我认为现在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过去的管理已经不适应了。自从泰勒上世纪首创科学管理之后,我个人认为其后的管理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三段:福特公司实现流水线生产是第一段。这段时期的标志是谁能做得快、谁能做得多、谁就能取胜。像那个时候大家都想做汽车,但是你做不到福特那么快,而做不到那么快,成本就下不来。它通过效率、速度、数量把成本降低,于是形成竞争优势。

  到了六七十年代,就不是谁做得快谁取胜的问题,而是谁做得好谁取胜。日本制造业的崛起就是典型的标志。但是,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我认为是“谁做得对谁就取胜”。日本企业做得好不好?我认为非常好,到现在全球的制造业也没有一个超过日本的,但现在日本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为什么呢?信息化时代企业要靠个性化取胜,而不能靠大批量的生产,大批量生产变成了大批量定制。但是,如果没有每一个员工的SBU,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人作为经营单位的话,你没法满足这种定制的关系。变化这么快、这么复杂,你该怎么做?原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我讲的这个问题也是反映了当前世界500强企业的难题,虽然原来它们做得很大、很强,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它们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日本企业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原来世界企业500强中日本企业很多,但现在比例在减少,它们并非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非常好,但他们在正确地做事,而没有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是什么呢?是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信息化是信息万变的,企业也要做瞬息万变的决策,企业要想做出瞬息万变的决策,只能以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单位、一个主体。

  《经济观察报》:1998年我采访你的时候,你提到了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化”的概念,很多企业人士当时读到后认为是一个很新鲜、前卫的思想。那么现在做SBU是不是当年内部模拟市场化的一个演变或继续?

  张瑞敏:我们是在1998年9月8日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上提出我们要做这样的市场化的,为了让每个人理解,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模拟市场”。其实就是说把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再只是上下级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变成了市场的关系。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产生了这个想法?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亚当·斯密发现了“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的时候是多么地兴奋不已。企业本身经常要感受到市场的巨大压力,但企业内部的人反而感受不到,因为现有的组织使他们建起了一座封闭的墙,从而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当然也无法为市场创造利益。

  《经济观察报》:日本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需要“创新”的问题。2月份的时候你还参加了日本的一个管理论坛。通过你与日本企业家的接触,你感觉他们怎么看待你所谈到的SBU的问题?

  张瑞敏:我们去年在日本一家媒体主办的“亚洲论坛”中,讲了一次SBU的概念。当时他们深有同感。从去年4月份起,他们就开始决定改革了。像松下提出的口号是“破坏与创造”,三洋与其他企业提出的是“选择与集中”。

  前段时间,日本能率协会的专家到海尔调研SBU管理。他们深入了解后,认为海尔推行的SBU是一个方向,如果能把每一个员工经营成SBU,肯定会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今年,我去日本参加能率协会举办的“2003日本生产革新综合大会”,也讲了SBU。我这次去日本和东芝的社长岗村正见面,他也谈到,东芝必须从技术导向型转化为市场导向型。

  《经济观察报》:我去日本采访的时候,感觉日本的一些企业,行动能力的确已大不如从前。比如日产公司,日产公司的人跟我聊,说当初谁都知道日产的毛病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但就是没有人能够出来挽救,最后找到那个戈恩,法国人,成了日本人的民族英雄。所以我觉得,即使道理上说,SBU是一个很好的管理上的革新,但未必可能有效推广,你认为SBU在海尔的实施有什么特殊性?

  张瑞敏:这么说吧,现在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人,一年要有几十万,有的人回去之后,就按海尔的方式来做,有的人给我们反馈过来信息,说学海尔真好,马上见效。然后过了三个月他又打电话过来说,我们现在不做了。为什么?太累!天天这么累,受不了。这是一个现象。另外,拿物流这个环节来看,物流在我们海尔是采购的集中,现在有很多人也在学,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有利益在里边,学不下去。倒是现在有一个新的现象,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反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温州一些个体企业来这里看了几次,自发组织起来来接受培训,没有政府支持。它就是有一帮人先来看,来接受培训,觉得很好,回去一传,那些人自发地就来了。


1 2 3 4 5 6 页    下页:罗盘与晕船理论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张瑞敏的全球竞争新思维:“人单合一”战略 (2005-11-04, 《中外管理》2005年第十一期)
*海尔SBU的效度与限度--与张瑞敏先生商榷 (2003-07-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朔)
*又访张瑞敏 (2003-04-11, 《智囊》,作者:林轩)
*张瑞敏解读青岛海尔: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思路 (2003-01-14, 经济观察报,作者:张瑞敏)
*从战略角度剖析海尔与GE的差距 (2002-12-19,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海尔革命 (2002-09-29, 《智囊》,作者:郑为)
*海尔名牌战略解析(一) (2002-09-16, 《总裁》2002年第九期,作者:艾丰)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 (2002-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宋沛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