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小代理商如何运作医药保健品 7 上页:秃鹳选产品(2) 跟狮子和秃鹫比起来,秃鹳大概是最“懒”的食肉动物了:首先,狮子们费尽千辛万苦完成了捕猎,前脚刚走,秃鹫和秃鹳就闻风而至,跑来坐享其成;其次,等到秃鹫挖空心思,把动物尸体上的坚硬厚皮一一撕开,秃鹳才大摇大摆地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开始品尝;而最能体现秃鹳“懒惰本色”的,是它们连稍微难啃一点儿的骨头都拒绝食用,只埋头专注于那些撕咬起来毫不费力的、“熟到烂”的残肉。 把自己有限的力气,也是在大草原上赖以安身立命的宝贵“本钱”,用得如此之吝啬、如此之精明,秃鹳这种把有限的“好钢”全用在“刀刃”上的伟大智慧,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叹服?!而对于资金较少、又渴望尽快启动市场的中小代理商来说,这种“不啃骨头、埋头吃肉”的务实操作风格,难道不值得悉心总结、认真学习吗? 在中小医药保健品代理商操作区域市场的经营实务中,最浪费自身有限而宝贵资金的,主要是两大块“硬骨头”:一块是用于销售渠道建设与维护的费用开支,一块是用于宣传推广——特别是媒体广告的费用开支。随着药店、超市、商场等传统销售渠道的规范化、连锁化,他们开出的进场费、宣传费、促销费等等“苛捐杂税”的收费标准越来越高昂,名目也越来越繁多;而媒体广告在总体促销效果越来越差的前提下,价格却始终居高不下,甚至还有所攀升。难怪很多代理商气得口吐恶言,说自己辛辛苦苦做市场,到头来却给渠道和媒体白打了一场杨白劳式的“长工”。那么有没有一种思路,可以把这两大块“硬骨头”丢在一边,直接吃到肥美的“现成肉”呢?我们认为:只要你找准别人顾不上或忽略了的细分市场——“残肉”,再针对这块“残肉”设计好特殊而实用的销售渠道,同时把宣传推广跟这种特殊渠道有机结合在一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市场运营成本,甚至用约等于0的运作资金就能让市场进入良性滚动。 理论总是空洞,让我们回到活生生的案例,看看在远大志向和有限资金的矛盾夹缝里,医药保健品营销人的智慧可以发挥到怎样的高度。 笔者的朋友A君,在珠三角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著称的D市“淘金”。回顾他“白手起家”的历程,相信会给很多小代理商以深刻的启示:A君大学毕业后两手空空来到D市,从2000年开始创业。因为没有什么资本,他当时只能选择几个纯属“大路货”的普药,做D市的小代理商。而短短一年过去,A君在基本没向传统销售渠道和媒体投入一分钱的前提下,竟然赚到了将近10万的纯利润!他的神奇诀窍在哪里?答案其实很简单:A君这一年中所有的销售收入,都来自遍布D市城乡的各大工厂。 因为资金的问题,A君从创业伊始,就苦思冥想如何开发别人顾不上、也看不到的空白细分市场;他发现:虽然D市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口——打工仔和打工妹们,都集中在各个小社会般的厂区,却一直没有人专门地、认真地来做这部分人群的医药生意。所以A君当机立断,拿出医药代表般的激情和热诚,开始频繁拜访这些工厂自办的医务室,并致力于和那些厂医——往往都是来自内地的退休医生,攀交情、交朋友。由于这些正规化的工厂都有一笔不大不小的资金用于采购常用OTC药品,而工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经常向厂医购买一些中高档的滋补药品,所以A君独特的渠道&推广策略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半年下来,他几乎垄断了这些工厂所有的常用OTC药品,还通过这些厂医推销了大量的暴利药品,比如从地下渠道搞来的“万艾可”。A君曾戏言:如果他手头断货,恐怕D市至少1/3的台商只好跑到广州去搞高价的“万艾可”。 和A君的经历有所类似,B君的“第一桶金”也是来自大工厂,只不过他的目标客户仅限于化工厂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们。B君2002年拿了山东一家小药厂的一个外用型产品,专门用于治疗“手脱皮”。B君的渠道策略同样旗帜鲜明,那就是只盯紧人数众多的大型化工厂,不计其余。而在推广方面,他选择了最原始、最低成本、也最有促销力的“小报”和现场促销活动,只不过他的小报只在化工厂门口发(买通了保安);而他的产品现场促销活动更是办在了化工厂的宿舍区广场。当他用几个月的时间把Z地区几十家化工厂“巡回”完毕,手中已有了将近10万的纯利。 如果说A君和B君的经历还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那么C君和D君的做法就全凭经营智慧和心计了。C君是做一种中草药妇科洗液起的家,他的产品几乎从未在药店铺过货,除了当地几家最气派的药行和商场(为的是打消消费者可能的顾虑,而不是为了卖货)。他的销售主战场,集中在几个娱乐场所高度密集的“红灯区”,还有遍布这些特殊区域的无数个体“黑诊所”。至于推广,C君自办了一系列宣传小报,不但有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产品信息,更有大量明星八卦、成人笑话,极大丰富了当地小姐们枯燥的文化生活;当然,他的产品资讯也伴随着这些有着“润物细无声”般奇效的小报,以及个体诊所坐堂医生们的娓娓宣讲,牢牢植入了那些特殊顾客的脑海与生活。 D君在2002年拿了个效仿“可采”的跟风产品,是一种药物眼贴膜。由于当时跟风“可采”的产品太多,D君琢磨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找出条低成本启动市场的“锦囊妙计”。他拜访了当地所有的眼镜行,以这些眼镜行为销售主渠道,并把宣传重点放在那些陪孩子来配眼镜的家长身上,同时特别留意那些爱美的近视女士。他提出的销售口号有两条:一是“每天用某某眼贴膜10分钟,等于孩子做10次眼保健操”;二是“每天用某某眼贴膜10分钟,10天完美消除眼镜压痕”;并把这些口号制成精美的特型POP,悬挂张贴在眼镜店的醒目位置,还和几家生意最好的眼镜店联办了几次很上档次的促销活动。半年过去,这种眼贴膜其他区域的代理商都还在苦苦挣扎的时候,D君已经拿着可观的现金寻找下一个产品了。 不管市场环境如何恶劣,创业的大门永远为智者大敞四开。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空洞营销理论四处招摇的年代,在这个无数“策划大师”与骗子企业联手编织招商骗局的年代,胸怀大志的梦想家们,你们在提高警惕之余,不妨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非洲大草原,仔细倾听秃鹳的声音。 姜兰剑,实战派医药保健品营销人,个人主页:www.jl.cn,电子邮件: jlj12@vip.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