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白酒业须关注的“四大问题” 7 上页:观点一 由于白酒企业日趋艰难,于是“改制” 便成为不少人寄希望于爬出低谷的“救命悬梯”。中国加入“世贸”,带来国有向民营转变的历史性趋势,而国家在非“国计民生”产业积极倡导的“国退民进”政策,更让白酒行业近年来改制成风。 不少酒企的成功改制确实给行业树立了典范。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指出,河北承德的“乾隆醉”酒厂原是一家小企业,改制后其产量和效益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人均利润在全国白酒业位居第四;山东中轩集团,改制后其产量虽不算大,但人均利润竟然超过“五粮液”和“茅台”,全国酒业第一。这些企业改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走出了一条“国退民进”、员工股份制的路子,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捆绑,极大调动起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机制新而活力增。 白酒权威沈怡方认为,从大的方面说,改制实际上是要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了; 从小的方面看,改制则有助于深化解决白酒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 ,克服“国企病”,使业内广大有作为的企业家真正放开手脚,专心致志去搞经济。但他同时强调,改制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企业真改制还是假改制。那些中小企业改起来比较容易,也很有效果;而那些大型企业集团(包括一些传统名优酒厂)改制难度就相当大,有些虽然名义上“改”了,但观念、机制没多大变化,还是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改制就很难有作为。 应该说,近年来白酒企业的改制可谓五花八门,有些改制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有些则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改制的目的有些是确确实实想要解决体制问题,有的则纯粹是为了上市或融资;改制的企业当中,因经营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多,未雨绸缪自觉自愿的少;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和名优酒企,走过场的多,真正“触及灵魂”的少…… 双轮集团总裁刘俊卿认为,改革是“妙药”但绝不是“灵丹”,不是万能的,它是企业为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对于那些观念僵化、经营彻底陷入困境的企业来说,无论怎么改恐怕也无力“回天”。相反,改制的弊端却很可能在这样的企业里得以“充分体现”: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领导借“改制”变国有为私有从而中饱私囊等等。 针对人们的某些认识误区,刘俊卿特别强调指出: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下滑其实不仅仅是“体制”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明确,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经营者的收益不成比例。譬如,赢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纳税上亿元的企业与纳税几万元的企业,其经营者的收益几乎相同。这种分配上的不公平造成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责任心下降并不安于企业的经营。所以要解决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下降问题,最关键的应该是尽快明确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倡导高绩效、高收入,拉大经营者的收入差距。事实上,国外数千万美元年薪的经营者不乏其人。而且,西方企业资产拥有者通常并不是经营者,可企业办得却很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明确了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念和机制上的变革比起企业产权体制本身的变革要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