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手机渠道大比拼 7 上页:手机市场特点及渠道现状 国外手机品牌采用的基本上是层层代理制,一般都由大批发商买断一两个品种进行包销,然后再分给为数众多的省级或地区级代理商(二级批发商);接下去,再将手机转批给第三级、第四级,最终到达零售商的手中,走的是高端放货、层级代理的方式。 以Motorola和Nokia为例。 Motorola的渠道主要采取分品种代理的方式。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95年之前,受市场环境的制约,Motorola主要通过邮电局、邮政局进行销售;1995年至1998年,大力发展代理商,包括区域的、省级的、全国性的;1998年,开始分品牌、分层次进行渠道规划。 其分层次的代理体系渠道管理主要有下列特点:全国一级代理包销特定型号产品,区域市场重点分割,总部负责全国市场推广和代理商的管理,各地方办事处/分公司帮助代理商发展,同时负责地区市场推广和代理商区域市场的协调。 相比较而言,Nokia的渠道发展则有所不同,采取的是横向发展平台。Nokia从1997年起开始实施代理制,与代理商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2000年以来,制定了“零售管理计划”,逐步强化了专卖店/柜的发展,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影响和控制,鼓励有能力的零售商直接向全国一级代理商接触,从而使渠道长度得到有效缩短。2001年,则倾向于与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合作关系。在Nokia的分销渠道中,代理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从渠道管理特点来看,Nokia 对渠道成员的整体政策是:多渠道、少环节、网络细化、价格透明。 从1997年开始实行的代理制是Nokia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Nokia与主要代理商之间建立起紧密融合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代理销售产品,掌握市场信息,同时,随时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调整,不会完全束缚于代理商的发展,当发现代理商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市场要求时,则会引入新的代理商弥补市场缺口。Nokia与代理商保持紧密的交流,也注意保护一级代理的利益,不快过一级代理向下面直接供货。 Nokia推行的“零售管理计划”使得销售环节大为减少,缩短了与最终用户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由于分销渠道过长而带来的成本。早在1997年底,Nokia已经认识到手机很快会成为一个成熟而透明的产品。供应链中不会容纳太多的层次,因此开始制定并实施“零售管理计划”,也就是现在的专卖店/专卖柜计划,帮助代理商建立一个有效可控的零售网络,同时代理商和其经销商积极发展了自己的直属和加盟连锁店,初步实现了对零售终端的有效控制。 Nokia的渠道结构如下图所示: 比较两家厂商的渠道,可以看出,Motorola的关键成功要素是规范的层级代理体系,代理商的合理布局,完善的销售组织和渠道管理,同时给予了渠道成员充分的支持;而Nokia的成功则得益于其贴近终端的渠道策略、与代理商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灵活应变的渠道管理政策及对代理商利益的保护。 这种层层代理的销售渠道最大的问题是经销商们层次太多,每一层的利润率微薄,并且销售体系混乱,靠上下级价差维系,非常脆弱;还经常引起批发商之间串货和倾销等诸多问题,所以,国外品牌在坚持以大代理商为主的前提下,从2002年,也开始了对新的渠道,如IT分销、家电超市等一系列的探索。摩托罗拉市场部人士表示“除了继续拓展强化原有的销售渠道,也充分与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销售巨头合作,并引入‘MOTO移动新生活’摩托罗拉手机专卖店、大客户部等全新的销售方式,还在积极加强三、四级城市的销售渠道。”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