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粮液”拟100亿元打造芯片产业:白酒业“多元化突围”剑在何方? 7 上页:第 3 页 在白酒行业,随着近几年来利润不断下滑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多元化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寻求战略突围的主要手段之一。五粮液、茅台、宁城老窖、泸州老窖、全兴集团、古井集团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到生物工程、制药、包装材料、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多元化经营的热潮,以一窝蜂之迹象在全国全行业遍地开花。就连资本与技术都颇为密集的半导体制造业和投资大、风险高的高科技产业,也吸引了许多处于劳动密集型白酒企业的加入。“五粮液”此次斥资100亿元打造“芯片产业”,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相信他已经事先作过许多前期项目论证,我们由此可以推断“五粮液”进军“芯片产业”的最终动因始于芯片产业高额的利润回报和诱人的市场规模。面对“集成电路1元的产值,将会带动电子电路产业10元的产值,同时会带动GDP100元的产值”的市场规模,有哪个城市主观当局不动心;而30%—50%不等的投资利润回报,又有哪个企业不蠢蠢欲动。 无论“五粮液”是出于何种目的,它至少说明了白酒业的生存环境正面临考验。它引发的绝不只是一个“多元化产业转型概念热”,更多是白酒行业处于市场转型和消费转型的“十字路口”,不得不面临着利润不断下滑,重新寻找利润增长点的问题,进而再次引发对白酒业“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思考。 白酒业的困局由来已久,2002年白酒业整体效益仍然沿袭2001年的发展趋势,2002年全国白酒产量为378.47万吨,在2001年较2000年下降11.75的基础上再下降6.08%;虽说2002年全国白酒实现销售收入495.88亿元,较2001年同比增长3.78%,但2002年整个白酒行业经济运行受白酒税制调整政策的影响很大,2002年全国白酒行业利润总额为32.43亿元,较2001年同比下降13.45%,行业利润净减少5.04亿元。而且销售收入和利润只是集中在几个大型企业集团,2002年全国白酒行业前20位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到全行业的49.49%,利税占全行业的64.06%,其中“四川五粮液集团”的利润占全行业的51.88%;“贵州茅台酒厂集团”2002年则以6.67亿元的利润总额,超出贵州酒全年利润4200万元,占全国利润总额的20.56%;“四川五粮液集团”和“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合计占全国利润总额的72.44%,全国白酒行业的亏损面仍然在50%以上。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白酒行业整体产量大于销售量,且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约一半的产品处于严重过剩,无法得到实质性消费。 到了2003年,这一局面并没有得到很好遏制,相反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得白酒企业的生存压力倍增,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面对越来越恶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于是对于那些一动可牵全局的白酒大碗们,将寻求企业多元化突围作为自己每天最为殚精竭虑的战略大事。“五粮液”、“茅台”、“皇台”、“古井贡”、“伊力特”、“全兴”、“剑南春”、“宁城老窖”、“泸州老窖”、“沱牌”、“兰陵陈香”等企业,都几乎不约而同地进入多元化经营,以期在困境中实现产业转型。 但到目前为止,白酒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上收效甚微,除部分企业在局部项目上有所成效,到达到了分散白酒行业风险的目的外,大多只是好看不中用,至今没有一个真正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被誉为“中国白酒大王”的五粮液集团,在多元化经营上是最早的始作涌者之一,在继酒精、制药、威士忌、塑胶、纸业、水业、印刷等领域扩张之后,2002年底至2003年更是大手笔运作多元化战略,再次掀起白酒多元化突围的热潮。首先是2002年底被业界一度炒得沸沸腾腾的“万吨酱香工程”,称“五粮液”将建立万吨酱香酒基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五粮液建万吨酱香基地的传闻至今还在回荡,但始终不见下文。其次是2003年初接盘华西证券,五粮液集团全身投入金融业。最后便是这次以100亿元进入“造芯运动”。 白酒企业为什么热衷于多元化经营?我想与这几年白酒市场的一度不景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企业产业转型,是白酒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唯一目的,不可否认。只是大多数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今天再次以“五粮液”此次斥资100亿元打造“芯片产业”为焦点,重新审视白酒业的多元化经营,难免会有制胜之路还有多远的感叹!目前大多白酒企业正处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十字路口”彷徨着,是进是退的两难抉择始终困惑着每一位白酒企业家。 要专业化,却面临白酒市场整体下滑的“生存危机”和“竞争压力”。基于目前白酒业整体萧条的困境,近年来许多白酒企业的利润持续下滑,如果死守白酒业而盲目追求专业化,很可能会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所以许多白酒企业无奈选择多元化转型。2003年4月16日,新疆伊力特发出公告,将原计划投资7400万元筹建的“农畜产品批发销售中心”改为“伊力特酒店”,设立新疆伊力特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由其对该项目的前期建设及后期经营运作实施全方位管理。而在今年3月份,伊力特则拿出3000万元,与燕园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组建伊力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短短一个月来,伊力特以一亿多元的投资既要扮演投资银行的角色,又要进入酒店旅游业。这不禁让人认为以白酒为主业的伊力特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伊力特究竟想做什么?面对业内外的疑问,伊力特董事会秘书侯宇洲坦言,伊力特的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因当前中国白酒消费正处于一种逐步萎缩趋势的现实,在这种大环境下,以生产白酒起家的伊力特则出于为今后发展的考虑。因此,不管是建酒店还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都只是伊力特试图搭建第二主业的一种表现。据悉这是“伊力特”斥巨资参股“湘财证券”与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上市公司新天国际合作进入葡萄酒产业之后的又一次资本大运作。根据“伊力特酒店”静态分析显示,正常营业后每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5.04万元,实现净利润388.76万元。如果能实现,那将构成伊力特除白酒以外新的业绩增长点。 要多元化,却没有几个在多元化战略走得很稳的尝试。白酒市场真的是没有潜力可挖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就目前而言,五粮液的市场占有率在4%左右,离25%的行业垄断线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正如五粮液股份公司一位高层人士的话:“五粮液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仅仅4%,离25%的垄断距离起码还须数十年的努力,舍本逐末的做法很可能是鸡飞蛋打。如果只是抱着酒,五粮液也足够‘喝’几辈子了”。但事实又无法回避,全国至少有50%的白酒企业处于亏损,即使是赢利的白酒企业,随着近几年来变本加厉的“终端营销”、“广告轰炸”以及在企业行业不可思议的“贿赂营销”大行其市,高额的营销成本正在不断侵蚀白酒企业的营销利润,使得企业的赢利能力越来越小,故迫使白酒企业不得不选择多元化产业转型,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结果并非如企业所愿,除了少部分企业外,大多以多元化突围不易而告终。比如说,“五粮液”在“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就宣告夭折”、“亚洲第一流的制药项目几乎被传为笑谈”、“亚洲威士忌不见起色”、“万吨酱香的难续下文”等多元化转型方面不太顺利的记载,说明了什么?想必大家都清楚。白酒行业的确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要依靠多元化产业转型并转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具体到某一个项目,转型成功与否,与企业能否顺利驾驭该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类似这样多元化突围不易的案例,在白酒行业比比皆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