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地大反攻:通用汽车的中国攻略 7 上页:本土化的方针(1) 2.2与中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引人注意的是,通用汽车进入中国以来,从未寻求对其本土合作伙伴寻求控股乃至独资的地位,所有六家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无一例外的都是50:50,保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这不能不说是通用汽车从“大处着眼”的神妙手笔,因为自从中国放宽对外资企业的股权比例的限制之后,几乎所有的外资企业都通过增资来寻求控股或通过买断以成为独资(象大众每年开董事会都要把增资老调重弹)。而通用汽车能够敏感的认识到“美国出枪出钱、中国出人出力”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因为争夺“小利”而放弃共同的立场。 “国产化率”问题也极好地反应了通用在协调伙伴关系上的高明手腕,的确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存在着质次价高的弊端,但这只是产业发展初期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整车厂商借此完起了“猫腻”,大众不厌其烦的强调“本土采购的零部件成本比国际高出30%”,所以一直绷着劲死不肯降价;千呼万唤出来一个POLO,又以“POLO与其他车型不在一个生产平台所以零件的通用性差”为由,结果POLO的国有化率仅仅只有40%。反观通用,尽管国内采购成本比国际也高出20%,但他却聪明地提出“提高国产化能够加快适应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这种“以小求大”的策略比较而言自然更能得人心。 另外,通用高明的“义利之道”还充分反映在2000年12月12日正式下线的“赛欧”上,长此以来日欧系车厂一直惯于“抓大放小”,只对国库里的银子有兴趣,对百姓兜里的铜板没胃口,搞得“私车”每年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老百姓对经济型轿车可谓是“想断了肠子和心肝肺”。通用则不然,尽管一方面也在闷头大赚高档车的钱,但它毕竟同时兼顾了老百姓的口袋和经济型车的开发,请设想一下,若没有赛欧的推动,不知POLO等经济车要到猴年马月才会落户中国。 2.3通过“国际化”来双向加强“本土化” 真正高明的“本土化”绝非一味的“本地化”,而是在“本地化”中注入“国际化”的元素,通用汽车就是深明本土化奥义的高手,他知道单纯靠通用来贴近中国的合作伙伴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让合作伙伴卷入国际汽车体系。 所以在2002年10月,上汽集团在通用汽车的积极推动下入股通用大宇,开创了本土汽车投资海外的先河;2002年11月,上海通用与通用凯米签定出口发动机协议,这也开创了本土汽车关键部件出口海外的先河。另外,更让“民族汽车产业”的坚定支持者欣喜若狂的是,上海通用居然向菲律宾出口了5000辆大别克,对多年来习惯于“引进”和“进口”这两个词汇的中国汽车行业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如果这种高明的策略能够坚持下去,中国成为通用汽车最死心塌地的合作伙伴的日子必指日可待。 2.4“区域分割,鲸吞蚕食”的全面布局 虽然中国在行政上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中国市场却不能象行政一样简单地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是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常犯的错误之一,中国的版图超过欧洲几十个国家的总合,人口也比整个北美洲还要多得多,日产、本田等日本企业在中国弄区区一个整车子公司就想“立马吴山第一峰”,岂不是咄咄怪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通用汽车则思虑周详得多,短短几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区域布局已经北抵沈阳,南至广州,西及重庆,东达上海,全面地覆盖了中国汽车消费的重点区域;不仅如此,通用从现状和发展的角度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了不同产品布局(从中高档轿车、紧凑型轿车、休旅车、SUV到微型车),无论是区域组合还是产品组合都构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现在通用汽车凭借着上海通用、金杯通用和通用五菱已经可以大大地歇一口气了。 第 1 2 3 4 5 页 下页:五大营销必杀技(1)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