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同仁堂故事

最受尊敬企业资料

同仁堂故事


经济观察报, 2003-09-01, 作者: 黄茂军, 访问人数: 4357


7 上页:第 3 页

(四)

  刘海若的不幸使同仁堂在海外的知名度更加大噪。

  前段时间有媒体披露,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女士在服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后逐渐恢复大脑意识,使得同仁堂在本来就对中药极为信赖的海外华人中美誉如潮,不少人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或购买同仁堂的药,据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被抢购一空,目前该药在台湾的黑市价格已经炒到了一丸要新台币1000元以上。在海外,“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是一种毫不夸张的说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药商,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借同仁堂的招牌开拓市场。

  去年8月30日,同仁堂在海外开办的第10家分店在吉隆坡开业,当时出席剪彩仪式的梅群先生致辞说:同仁堂的海外发展战略是“站稳亚洲,迈向欧洲,开辟大洋洲”——这基本上是一张中国中医药在海外被认知与认同的路线图。

  据统计,香港约有60%的人使用中医药进行保健与治疗,市面上出售的中药材约2000种,其中90%是从内地输入,中成药有3300种,其中75%由内地输入,年输入中药总金额近2亿美元;新加坡每年从中国进口中药材约2万吨,价值超过7000万美元;马来西亚每年进口中药材0.8万吨,价值约3000万美元;泰国每年约需价值5000万美元的中药材;在日本,汉方药已经纳入其医疗保险体系,约有70%的日本医生开汉方药,其境内现有汉方药厂20余家,可生产903个品种的中成药,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与此同时,它还每年从中国进口1.26亿美元的中药;韩国现有中药厂80个,估计可生产10亿美元以上的中成药,而且,这个国家每年要从中国进口5000万美元的中药。

  德国是使用植物药最多的欧共体国家,草药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的水平,每年从中国进口2600万美元的中药;法国也将植物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年销售额约16亿美元,占欧共体总销售额的29%;在英国,仅伦敦市就有近1000家中药店,店内都有中医师坐堂应诊,该国每年从中国进口中药约1050万美元;美国《预防》杂志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00万的美国人服用过中药,现在全美有各种中药店和含中药的保健品店12000多家,年销售额20多亿美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世界60多亿的人口中,大约有80%的人使用了天然医药。有人因此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传统医药得以全面复兴与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身为中国中药生产、销售龙头企业的同仁堂没有一点图谋是不可能的。

  梅群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提到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给同仁堂拓宽了发展空间,世界各地对植物药的需求,提供了潜在的消费群体。当今世界医学观念日益更新,医学思潮趋向回归自然,人们基于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保健养生的渴望,纷纷青睐于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和传统药物、传统疗法,中药资源及同仁堂因此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申奥成功为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北京市政府已将生物工程和医药作为支柱产业,为同仁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已经初步建立的现代企业机制为同仁堂提供了依法治企的法律保证;同仁堂已经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其文化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敬;商业网点的迅速建立,海内外销售网络的逐步形成,使同仁堂的销售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

  至于挑战有三:一是中国加入WTO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国内同类企业进行优势整合打造大集团,国外企业依靠高科技的优势生产近似中药的植物药;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尚未形成,“一股独大”的状况急需改变;三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特别是目前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问题急需解决,有资料显示,中药现代水平的低下已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1 2 3 4 5 页    下页:第 5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同仁堂的直销试验 (2007-07-04, 《成功营销》,作者:陈亮)
*同仁堂 商标之争,品牌之痛 (2004-1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孝辰)
*朱丹:续写国药店现代版 (2004-06-07, 经济观察报,作者:薛彩云)
*点击同仁堂营销的三大死穴 (2004-04-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贾哲宇、林建明)
*TCL立身之本 (2003-09-04, 经济观察报,作者:林木)
*惠普之道新解 (2003-09-03, 经济观察报,作者:孙爱军)
*柯达:人性化生存 (2003-09-02,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继新)
*可口可乐:中国之道 (2003-09-01, 经济观察报,作者:晏礼中)
*凤凰卫视的品牌魔方 (2003-09-01, 经济观察报,作者:戴佩良)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