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之郎:认知之道与品牌扩张
7 上页:当果冻还是“布丁” 美国掌上电脑领头羊、在PDA领域击败过微软的Palm公司有一句知名禅语“一只大猩猩怎样才能学会飞行?怎样才能将一座山放入一个茶杯中?怎样防止一只蜥蜴从峭壁上掉下来?。” 一只大猩猩怎样才能学会飞行?Palm的答案是,只有在放弃大猩猩本性的情况下才能学会飞行。在注定要成为中国果冻业发展史上最动荡不安年份的1996,当喜之郎遇到平成,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放弃大猩猩本性”,开辟全新的市场进攻路线。 这一新的市场策略在两个层面展开:从地区性品牌转向全国市场;从小众市场延伸到大众领域。 平成认为中国作为新兴大众市场,在整体消费版块内部所发生的结构性位移都将带来跳跃性的消费浪潮。市场规模主要来自大众消费,改革开放以来众多领域所出现的每一个消费高峰都是来自于市场的主力—中间阶层,形成消费热点的商品共性都是中、低价产品,产品同质性强,基本上采用的是高投入启动,快速形成市场规模的营销策略(参见赖莎《品牌与平成·中国消费市场的系统特征》)。基于这一认识,平成建议其跳离原有地区性品牌框架,定位于全国性品牌参与行业竞争,从此,喜之郎开始其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历史,以全国性品牌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正因为喜之郎1997年率先投放中央电视台广告并加大地方媒体广告投放力度,拉动果冻类别需求升温,当年年底央视调查中心资料显示,果冻、布丁市场份额猛增至30个亿。 后来平成所参与的金正与波导的品牌跳跃运动与此一同证明了,对中国消费市场动态跳跃特征的准确把握对于本土的发展有多么重要。这一认识印证了亨利·亚当斯“加速度定律”所言不虚:“13世纪到20世纪间,从统一性到多样性的运动变化速度依次被打破,其变化的加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思维需要跳跃发展”。遗憾的是,在中国市场争食的许多本土企业以及跨国公司,都未能正视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市场特征。 在此之前,整个行业将果冻定位于儿童食品,是孩子的专利,在产品的广告传播上突出强调其食品特性与营养特点,这给自身的发展设置了天然的壁垒,消费空间有限,长期反复购买的可能性也不大,产业规模与生命力都只能停留在较初级的层次。喜之郎要实现市场的突破,必须先推动整个行业市场“扩容”,这个市场不做大,喜之郎难以打破市场格局。 平成认为,喜之郎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重新界定市场领域,扩大果冻的消费层次及范围,这是引起产品销量大增的重要途径。当然,这需要经营者有克服传统重新定位的勇气;另一方面,还必须改变消费者对果冻原有的印象,这一过程比思维创见更艰难。必须有全新的品牌策略与广告对消费者实施潜移默化的启蒙。为此,喜之郎与平成决定在突破传统的行业作法,逆向定位,扩大产品消费群体:虽然喜之郎是作为儿童食品进入市场,但不应将品牌局限为儿童食品,而应定位于大众食品。因为行业关注度与认知度都不高,消费者尚未形成“果冻就是儿童食品”的认知定势,在此情况下在消费者大脑中建立大众休闲食品联想的可能性很大。 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这一策略也为作为挑战者的喜之郎重新定义了竞争的规则、参数和范围,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毕竟,在一场实力并不悬殊的“争霸赛”中,获胜的常常是在主场作战的一方,而在现代商站中,谁制定规则谁就占据主场。 第 1 2 3 4 5 6 页 下页:从消费者入手改造品牌认知 8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