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安徽“芳草”何以不复往日风华?

安徽“芳草”何以不复往日风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2-19, 作者: 谷俊, 访问人数: 4209


7 上页:折翅

硬伤

  当然,除了产品的原因外,作为国有企业,芳草集团也有着很多不该有的硬伤:

  企业担保背上沉重负担。由于当时先后为红旗玻璃厂、合肥香料厂、永康食品厂、合肥灯泡厂等众多企业进行银行担保,总额高达5000—6000万元。在这些企业相继破产和倒闭之后,担保金让芳草公司每年向银行支付400多万的利息,这无疑成了企业的一个很大的负累。

  设备引进失误。为了提高产量,芳草公司从德国摩尔公司引进一条自动化铝管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条生产线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产量和原来的设备几乎一致,然而消耗却等同于24条原始设备!这套号称80年代国际先进生产线的引进除了获得一点外界的美誉之外,苦果只有芳草自己默默咽下。

  合资项目的失败。九十年代中期,芳草集团与香港兆峰陶瓷公司合资,对方出设备,芳草拿资金,但由于兆峰的设备迟迟无法到位,最终合资流产。由于融资与土地收购,芳草集团损失很大。

  值得一提的还有,1996—1997年间,牙膏的一种原料薄荷脑价格飙升,从每吨20多万涨到80多万,由于薄荷脑的涨价,国内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纷纷采取停产措施,而价格高峰期,芳草公司进货10吨,随后薄荷脑的价格又突然下跌,此举使当时募集的工人入股资金损失殆尽!当然客观上讲,对于价格是否上涨和下跌,谁也无法预料,只能说是一种信息的匮乏和决策的失误。

  种种伤痕一并在合资以后先后引爆,而这期间正是外资企业开始大举进军国内日化市场的关键时刻,内伤不断使得企业难以有继续发展的充裕资金,而市场竞争上又难有大的突破,芳草牙膏每况愈下,再也难现往日风采!

  从1996年到2001年,芳草牙膏的销售数量由14060万支、13247万支、9550万支、10190万支、8242万支下滑到6104万支,销售额也由16870万、15522万、13260万、14371万、11030万下滑到9875万,企业的竞争力正受到空前的挑战!

  回首芳草的由盛转衰,不过是众多陨落企业的一个缩影。纵观整个中国的企业,国营也好,民营也罢,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年光景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中国企业好不过十年似乎成了一个怪异的规律。从中山威力、爱多,洛阳春都,沈阳飞龙,就连当初在家电业威名赫赫的长虹、康佳也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这些当年还信心十足要进军世界500强的明星企业,脚还没伸出国门,就在自家门口摔了个大跟头!

  当然,一个企业的兴衰,决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但仔细研究这些明星企业的历程,却不难发现一些共性,一些与其衰败密不可分的因素: 

  1、成功之后好大喜功,盲目多元化。在短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根本没有注意到市场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机会,以为自己的成功同样可以在其他行业克隆,根基还未站稳,就大肆扩张,结果到最后一事无成,主业也败光了。

  2、政府干预让企业不堪重负。一个企业,有了一些发展之后,政府就想方设法安排兼并一些难以为继的小企业,还美其名曰组建大集团,其实是变相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为了求政绩,政府往往希望企业在规模上越大越好,对利润则要求不高,这就造成企业不断的生产,不断的积压,根本不是按照市场需求在销售,结果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再发展也就遭遇瓶颈。而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政府唯一使用的招数就是换人,几经折腾,企业元气大伤。 

  3、企业市场意识的淡漠。这些成功的企业靠着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成就了辉煌,但一成不变的思路在瞬息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显然已不再管用。芳草在成功以后根本没有意识到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没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还以为凭着当年的豪气能继续干出一番事业,却不料,墨守成规的做法只能被市场淘汰! 

  4、企业管理走向混乱。企业销售的欣欣向荣,掩盖了许多不良的地方,企业管理的缺乏是这些小企业变成大集团最突出的问题。  

  5、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一般而言,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花大气力打广告,做品牌,而一些山寨小厂却不废吹灰之力,仿冒这些产品,以低价劣质来搅乱市场。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让企业无法全心注意经营。  

  作为安徽三宝之一的芳草目前的境况已引起省内各界的重视,领导班子的调整,年轻人的大胆起用,无疑会重新唤起已经沉没许久的激情。对于芳草来说,目前的底子还有,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重拾当年的荣誉并非没有可能。

  近期,随着又一批本土日化新秀的崛起,中国日化行业开始了一场新的转折。当年沉寂的一些老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踏上新的征程,力图再创新的辉煌。

  让我们期待芳草们能再谱写新的篇章!

  谷俊,广东HPC(家居清洁和个人护理用品)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广州三棋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品牌顾问,中国日化信息中心三刊编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营销传播网、阿里巴巴网站等多家网站专栏作家,先后在《商界》、《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创业家》、《知识经济》、《智囊》、《成功》、《当代经理人》、《经营者》等国内多家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电子邮件: luckgu@16.com

1 2 3 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中草药牙膏:何时突围? (2006-1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文斐、王道)
*牙膏行业2005年度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实时报告 (2005-08-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汉文)
*历经风雨的芳草,请选择坚强!--芳草牙膏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探析 (2003-08-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玉增)
*天王牙膏的陨落 (2003-07-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谷俊)
*国产牙膏积极挑战洋品牌 (2000-07-26, 人民日报)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