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海尔要向何处去?

海尔要向何处去?


《中外管理》2004年第二期, 2004-02-09, 作者: 张瑞敏, 访问人数: 4354


7 上页:第 1 页

  〖市场链再造触动了什么?〗

  海尔5年流程再造的探索,遇到很多困难,很多管理人员、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本能地抵触。为什么呢?有两点:

  一是企业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静态变为动态。原来所有人都等着上级指令来工作,只要符合上级的要求就完成任务,不管是否符合市场要求。现在变成动态,每个人都要根据市场要求干,但市场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定单,就没有工作,就只能停产。

  二是企业内部相互关系从原来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过去只要经营好上级就行,上级满意就行;现在只有市场满意才能行。怎么让市场满意呢?我们把每个人都和市场结合起来。

  比如:仓库里的发货员,现在叫“发货经理”。名称的改变并不是权力的增加,而是直接对市场负责。过去发货只要发出去,没什么差错就行;现在发出去的货,计算机要全程跟踪,完全送到客户手中后才算工作结束,否则发货经理要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有运输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也由发货经理来协调。

  再如:我们的开发人员叫“型号经理”。开发出来的产品要有利润了才能有收入。怎样才能有利润呢?设计人员要调研用户要求,要关心市场。2003年3月我去日本东芝考察,东芝的社长告诉我:“我们现在观念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和我们一样,东芝也在逼技术人员到市场中去。

  还有我们的“客户经理”,不是以销售额为标准,而是要帮助客户成功。

  〖谁在质疑?谁在关注?〗

  现在,社会各界对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的质疑,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市场链在经典管理中没有过。其实所有的经典管理都是通过创新得到实践证明后才成为经典的;所有的经典管理都没有在发展中一成不变的,如果固化“经典管理”不发展,企业也就不能发展。

  二是市场链不符合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世界管理大师科斯曾说过:企业内部无法按市场竞争机制来运作,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了。但是科斯的时代并没有信息化,而现在有了信息化手段,就未必成本高,比如:沃尔玛通过卫星传递信息,全球每个商场卖出去几个鸡蛋都会知道,可以把全球每个信息搜集起来。信息化时代应该可以做到。

  日本2003年召开了一次日本国内企业的管理研讨会。日本企业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年功序列工资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很大。他们想打破原来这一制度,希望借用海尔一些思路,我做了发言。日本的媒体给海尔做了一个总结:海尔实行的是彻底的成果制,即完全以市场成果来决定个人收入,并认为日本企业也应该这么做。美国沃顿商学院也在关注,并且在跟踪这件事,他们一个论断是:如果海尔市场链再造成功了,在全世界将是独一无二的,是对世界管理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

  〖再造市场链的挑战何在?〗

  这给我们提出了很大挑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模仿,必须一起来创新、创造!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三个难题,以便创造出更好的需求:

  第一个难题是信息化的基础。所有的企业都有大量的数据,而且每天都在变化,但保证它们都是真实的却非常困难。

  中国企业做ERP的,成功的很少,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信息化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走过电子标签这一步。所以我们现在有两个“码”:每个人一个码,每个物一个码,把人码和物码在运作中统一协作起来。要做到这一点,不管多么复杂,不管运转多么快,都会随时清楚地知道状态。这一切的实现必须靠信息化。

  第二个难题是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市场目标。企业有一个大目标,然后分解到每个人身上,分解到每一天,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把每个人像企业一样来经营。把个人的目标明确之后,分三步走:第一步投入是多少;第二步增值是多少;第三步产生的市场效果是多少。 

  第三个难题是每个人都有市场经营成果表。像企业损益表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损益表,每个人都像一个老板来经营。

  〖海尔为何转向国际化?〗

  1998年我们从多元化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出口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创汇额,而是怎么样能够保证在当地的份额。比方说:在美国设立一个工厂,盈亏平衡点是20万台,我们在美国就是出口超过这个数后才建厂的。很多在国外设厂的企业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没有市场就去设厂。

  1998年以来,海尔出口创汇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反映在当地的市场销量上,所以我们选择在当地本土化设厂,几年下来我们在海外设立了13个工厂。设立海外工厂,目的不是当地产、当地销,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成为当地的名牌。还可以通过设厂提高企业竞争力,比方说: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包括:信息化、物流……这一下子把我们在国内的物流推进起来了,使我们马上和国际接轨。

  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海尔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定单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不一定再继续去设厂。原来13个工厂都是海尔投资或合资的,而现在有了定单,可以找很多工厂来代理,海尔付给一定的加工费。所以2003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来建工厂,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却增加了9个。这9个制造基地叫做“国际合作工厂”,只是拿来定单生产或承包一两条生产线,这就是海尔在全球结成的一个整体生产运作经营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比如:现在的反倾销风险,乃至更麻烦的技术壁垒。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海尔真诚到永远能走多远? (2004-05-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玉童)
*超越利润的追求与空调企业的“悲哀”生存 (2004-03-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姜亚东)
*与海尔不同的经营观点 (2004-03-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慧敏)
*六问海尔 (2003-12-03, 《南风窗》)
*海尔SBU的效度与限度--与张瑞敏先生商榷 (2003-07-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朔)
*海尔 超越销售 (2000-07-04, 《销售与市场》1997年第十一期,作者:潘成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