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沉默”中等待爆发 7 上页:要不要爆发式增长 《经济观察报》:海信“技术立企”的发展定位和很多家电企业以市场营销为主的市场定位不一样。但是前一阶段的中外家电厂商较量已经证明,制造、成本、本土化营销才是中国家电业的特长,而且,中国市场也没有成熟到仅靠美誉度就可以取胜的地步。所以,像海信这样一心一意去搞技术到底是不是时候? 周厚健:现在家电企业和国际厂商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这种竞争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营销等方面,但是我认为,竞争越是激烈,技术越重要。中国企业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和国际厂商竞争,重要的不是你的广告做得好、市场做得好,而是两个东西:效率和技术。 我们的家电业目前毫无疑问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任何一个有理想与抱负的企业都想“拥有核心技术。可以这样讲,中国的本土企业,谁拥有了核心技术,谁就能最终胜出,所以说,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知名度、规模”。 《经济观察报》:但是注重技术可能就会导致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因为技术本身是个慢活儿。 周厚健:对。你的资源有个分配问题,技术资源倾斜了,市场资源可能受局限。比如说我可以把技术开发费用拿出2个亿做广告,没问题,知名度可能上去了,但你要清楚,技术要的是“干”货。一年不投入,两年追不上。 市场反应速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政策反应速度,海信是慢了一些;二是产品速度,也就是推陈出新的速度,企业的真正实质性的较量就在这里,海信在这方面一直是领先的。 《经济观察报》:本报的《商业评论》版组曾经把家电企业近年来的几次投资热潮归纳为“五次投资风潮”:IT、地产、通讯、汽车、金融,并且把第六次投资热潮——家电视为一种“轮回”。纵观海信近年来的举动,虽然秉承了“技术立企”的理念,但是似乎不成为例外:它也在上述多个领域中左冲右突。你怎么看这种建立在技术色彩上的长远策略姿态和利润驱动下的投资行为之间的矛盾? 周厚健: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单单做家电就能够做得很成功的企业。 在这些“时尚”里面,海信做IT、通讯,在此方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至于房地产,那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1995年我在青岛仪表局,必须考虑仪表局的事情。那时仪表局是产品少人多,那怎么办呢?要破产就要消化人,惟一可盘活的就是土地,盘活以后进行产业化经营,以地养人,所以成立了一个实业公司,成立了一个房地产公司。今天的海信广场已经是青岛购物档次最高的商业旗舰店,房地产也是2003年青岛十佳第一位。但我们目前已经逐渐退出了两个行业,地产只是参股。所以,就海信而言,这种矛盾目前是不存在的。 《经济观察报》:回到刚才的问题,就家电业来讲,实践已经证明,以营销、制造、渠道等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似乎比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更适合中国国情。你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适合市场重要还是适合企业本身条件重要? 周厚健:1996年以后,一直到去年,国产品牌强于国际品牌的主要竞争利器是靠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但2004年不会,从2003年开始就有了很好的苗头。我们在观察,现在彩电业几个本土品牌对技术都比较重视,而且新产品虽然可能比洋品牌上得晚,但速度快。 适合国情和产业的成长是统一的。讲“核心竞争力”,学者是有定义的,其中有一条是“别人不具备你却具备”。就海信来讲,市场网络和市场销售显然不符合这一条。所以,用排除法就很容易得出自己应该怎么做。 《经济观察报》:但是就中国企业来说,虽然在技术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却很难掌握核心技术。 周厚健:核心技术都不是一天就取得的,它一定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如果现在不搞的话,那么以后就搞不了。可能现在海信因为拥有技术,才可以稳。我举个通信的例子,虽然我们规模还有些小,但是我们的投入、我们的框架不像小企业那样,中国CDMA的开发海信是最投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致力要做大的。正因为海信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海信就应该为军队开发,为安全部门开发,为其他一些不是手机领域的、利用CDMA技术的企业来开发,这样的话,它的开发优势就表现出来了。 《经济观察报》:海信在“技术立企”思想的指导下并不能避免购买技术。你们是怎样处理技术购买和技术研发之间的比例关系的? 周厚健:在刚进入的新产业里,海信购买的技术占的比例很大,以后买的技术就越来越少。前期这个比例可能是10:1或15:1,到后来就会变成是1:10、1:15。海信几乎所有的产品在第一代的时候都是引进的,但是第二代开始就几乎全部是自己开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能够让自己在技术上不永远受制于原技术的提供者;二、成本比较低;三、可以开发出更加适合本土市场的产品。 没有的东西肯定要买,但是自己一定要有后续研发能力。 《经济观察报》:你们的后续开发能力这么强,会不会造成一些企业不愿意把技术卖给你们? 周厚健:考虑到竞争效益,其他企业在觉得转让技术给我们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还是愿意把技术卖给我们的。 《经济观察报》:但是从逻辑上讲,如果技术对他们没有威胁,那对你们的作用大吗? 周厚健:举个例子,我们的CDMA一开始定位是在中国,日立的CDMA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市场,这样它把技术给我就不会对它构成威胁,或者威胁很小。但是并不是说这个技术是没用的技术。 《经济观察报》:听说海信每年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达年销售额的5%以上。这个比例是事后计算出来的还是提前准备好的? 周厚健:海信在技术投入上是法规性约定。比例最初是3%左右,后来慢慢地提高了。也有一部分不是硬性规定的,比如开发设计。 我们在与直属公司领导班子的年薪合同上有明确的规定。技术投入不足,不足部分不但不会充作你的利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年薪。 保证在技术上投入,已经成为海信的一种文化。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说过,自己这么多年来最成功的事情就是让海信有了自己的技术观点、技术基础和技术文化。技术观点你已经说过了,技术基础大家也容易明白,但是怎样建立起技术文化是个难题。 周厚健:文化就是渗透在人脑当中的、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容。在海信,人人都知道如果企业要长期地发展下去,要发展成大企业,就必须重视技术。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第二,技术的发展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大家都认可的;第三,在市场上我们不能依靠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竞争。技术和产业是统一的,我们也要符合这个趋势,用技术抢占市场。比如,彩电行业平板电视是现在竞争的核心,海信在国内的品牌里绝对是第一的,这个不是用广告喊出来的,也不是用降价降出来的,这是依靠技术比上去的。我要大家明白我是靠技术来打市场的,这是大家统一的认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