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盖茨禅让志 7 上页:考验 交班 1998年7月,巴尔默出任微软总裁的职位,除了首席技术官继续向盖茨汇报外,包括首席运营官在内的高管都开始向他汇报。微软对此并没有大力宣传,轻描淡写的官方声明说,这样的调整是为了让盖茨有更多的时间来聚焦在微软的愿景规划以及产品战略设计上。盖茨也表示,他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微软的产品集团,以帮助设计人员实现微软操作系统在“架构上的突破”,包括用户界面、语音识别、智能电视、智能电话以及平板电脑。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标志着盖茨放弃任何权力,而是对巴尔默长期扮演的“主教练”、“士气鼓动者”、“职业杀手”等角色的肯定。 不过,在盖茨当时看来,总裁的职位也是巴尔默在微软的天花板了——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盖茨在私下对助手说,巴尔默没有机会成为CEO了,因为一个大的软件公司的CEO需要一个比巴尔默更懂技术的人来担任——微软“技术天才至上”的企业文化仍在束缚着巴尔默。 对出任总裁的巴尔默来说,他已经证明了他能够成为微软的巴顿将军,现在他得要使自己更像艾森豪威尔,更为理智、更有风度。 在出任总裁后不久,巴尔默即亲往硅谷,约见10家创业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成为盟友;他与微软的程序员和经理们面谈,促膝交谈,每人都能分到1小时以上的交谈时间。员工们对他的恐惧感开始减少——记忆力惊人的他甚至能记住员工孩子的名子,他在办公室里讲笑话,并说“Oo la la!”这样的话。 巴尔默还想让当时已膨胀到3万人的微软变得更加灵活,全力追赶互联网浪潮。1999年初,巴尔默与盖茨商定了微软代号为“Vision Version 2”的重组计划,并在当年3月浮出水面。这次重组不仅仅是改动公司结构的积木游戏,而是按照消费者需求而非产品需求进行改组,真正要改变微软的企业文化,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将微软划为8个享有一定自主权的部门。在巴尔默的领导之下,雇员开始走出办公室去拜访消费者,甚至将投诉电话的解决效率纳入部门的盈亏报告。 用户对微软产品的评价趋向积极,盖茨也对“2.0版”的巴尔默打了更高的分。1999年下半年,盖茨开始向一些董事会成员提出了要让巴尔默接班的想法,并得到了董事们的支持。盖茨也就此和巴尔默交流,后者对此感到吃惊。 2000年1月,盖茨正式把世界最值钱公司的权杖移交给巴尔默,自己仍任董事长,以及新头衔“首席软件架构设计师”。微软官方表示,此后盖茨的公开亮相将局限于讨论微软的新技术方向。 盖茨对媒体解释,他近几年来一直向董事会请求减少自己的运营职责,以使他有更多时间来思考由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技术变化,将巴尔默提为总裁就是第一步,现在提为CEO是顺理成章。 盖茨的老朋友巴菲特表示,盖茨在结婚和有孩子之前,微软是他工作生活的全部,结婚后,他则意识到自己应该更享受生活,同时将精力更集中在技术战略上以更好地为微软服务。“反垄断官司当然不好玩,”巴菲特说。“当他发现一件事无趣时,就会寻找能调动起他兴趣的事务。” 尽管微软否认这一变动与反垄断诉讼有关系,但由于其时微软正面临被拆分的威胁,以至有舆论猜测说盖茨此举意在以退为进——如果盖茨退位,美国司法部真的要分割微软的机会便会大大减低。 更重要的是,这个变动折射的是,一度被微软忽略了的互联网技术,已经重塑了整个计算机世界。这使得盖茨的禅让事件具有时代交替的色彩——盖茨之于电脑时代就如洛克菲勒和卡内基之于钢铁时代。而对“技术天才至上”的微软来说,这也是一个告别,融技术、商业头脑和客户至上理念为一炉的商人开始登上最前台。 盖茨本人的表示是:“现在Steve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我提出的建议举足轻重,但做决定的得是Steve。”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