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恒胜交班

恒胜交班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1-10,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1946


7 上页:突破

  思索

  “现在许多的民营企业缺乏造血功能,同时,又会对引进人才生产排斥反应。”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深有意味。

  而那位人士所认识到的问题,恰好是许多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也就是说,在现实面前,各种纵横交错的原因,使理论上的分析变得面目全非,似是而非。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所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必然相应增加,那么,正在进行第二轮冲刺的民营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无论如何,恒胜的交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思考一:如何完成企业的新老交替,保持企业的平稳过渡?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企业要么不予考虑,认为为时过早,要么刻意回避,不置可否。这也许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对于权力交接的禁忌,使许多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交接班的意识。而在许多先进的国际企业,都有一个接班人培养计划,也就是说,企业在正常发展时期就有一个非常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接班人培养方案,通过对培养对象的长期培养,使其在接班后有能力领航整个团队;而在每一个重要岗位,也有接班人的培养计划,也就是说,这个岗位上的人如果要升职,或者离职,之前就必须有合理的人选能够代替。这既是预防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同时,也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考二:如何克服个人英雄主义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比如一个成功的企业,老板的为人与能力得到了合作伙伴的认同,以致于他的个人魅力和信誉成为生意合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好的作用,而相反的是,这会消减企业本身所应该发挥的经营作用:个人品牌遮盖了企业品牌。紧接着的问题是,当个人脱离企业之后,将会使笼罩在整个企业身上的光环消失,企业马上进入迷茫之中。而同时,传统的合作伙伴则可能哗变:或者信心动摇,或者改投竞争对手。也许,在创业初期,企业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特别显眼的符号性人物,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个人英雄主义如何让道整个企业团队,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思考三:如何使企业成为人才的高地,形成集聚效应?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新的时期必须以团队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并不能拥有这样的团队:要么是家族的不信任抵制,要么是人才的不满意离开。资产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缺乏信任基础和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不能形成一种有效制约、合理授权的机制。在企业家族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如何建立信任基础,如何建立利益与权利的平衡,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成熟的企业与不成熟的经理人队伍,使这两者很难同时达到一种平衡。

  思考四: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人治与机制,到底哪个更管用?在中国的现实情况往往是人治色彩浓厚,机制要么没有形成,要么形同虚设。这同样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这其实是2000多年的人治历史。因此,在中国还基本保持着这样的观点: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而忽视整个制度的建设性。在中国的企业里,鲜明地存在着这样的对比:在国有企业里,制度像囚笼一样,束缚着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在民营企业,一切制度为整个家族而设,因家族需要而存在,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制度,或者说是一种善变甚至讨好的制度:能够因为家族的好恶而不断改变,或者变成一张废纸。

  思考五:如何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使企业的结构更趋于合理?很明显,在上个周期的迅猛成长之后,许多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具有了相当规模,但是,企业的治理长期以创始人的意志为主,即使成为一家大中型企业后,整个家族集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于一身的单一化结构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而在欧洲的许多民营企业里,实行的是股权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取长补短的治理模式。

  正如何健所言,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选择:如何由机会性个人英雄型的传统企业,转变为经营性团队协作型的现代企业。

  显然,这第二次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优胜劣汰将因此而更加明显。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002375472,电子邮件: fhj78@16.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市场哗变:摩托车行业的尖叫 (2004-10-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2 05: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