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奶油麻花败走昆明 奶油麻花 风靡昆明 台湾奶油麻花,2005年3月初登陆昆明,两个月后,在昆明专营店发展至近百家,加上街边小摊以及连带经营的店面覆盖了昆明各个角落。几乎所有售卖奶油麻花点皆排队购买,一时间奶油麻花成为了人们购买、享用以及闲聊的话题,“你吃奶油麻花了吗?”成了2005年4月人们的问候语。 奶油麻花风靡昆明近两个月,至2005年5月末,生意最为火爆的专营店也关门停业或转业。至2005年6月,奶油麻花便逐渐被人们淡忘,只有诸多还未转手的店面两旁的“奶油麻花,一元一根”还无力但仍鲜亮地张贴着。关闭的卷帘门已经证明,奶油麻花的时代已经过去,隐隐骚动的昆明,或许正在等待某种奇怪的东西再次拨动昆明小市民的心弦。昆明这个懒散的城市,需要刺激,需要冲动的理由。 一根麻花,两张广告纸,使整个昆明为之跳跃,其中缘由何在;而快速风靡整个城市的产品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全部死绝,这又为何。几乎所有昆明的市场专业人士都因此而陷入思考,也可以说,台湾奶油麻花两个月的生死记为昆明营销界的人士都上了一课,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收获。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或许尚在迷惑之中,或许他们从未为此迷惑过,因为奶油麻花的生死与其无关,说白了,昆明的老百姓只是尝了一种名字新奇、口感甜腻的麻花而已,他们又多多少少的有了几次流着口水、顶着烈日排着队等着买两根麻花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又给他们的生命中添加了几抹异样的色彩。 昆明的餐饮业,或多或少的还处于传统生存的阶段,那些大妈、大姐、进城打工的大哥们经营着各种各样的餐饮店面。餐饮业利润稳定而丰厚,这些没有学历的经营者们在不能为别人打工而做出选择的领域依靠不同的产品有了盈利。那些口味独特的店面也曾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赚了钱的个体户们又开始扩张店面,搞大排场,生意就这么做着,钱就这么赚着,昆明的餐饮业也就这样在不温不火中存在与发展着。 奶油麻花的经营模式或许也已经在昆明市场检验过了,半年前的韩国烤面包,或许是一年半以前的大头贴纸相。但没有一次有麻花这样的旗鼓张扬,轰轰烈烈。像一整风卷过昆明,麻花经过每个人的胃肠,卷过每个人的钱包。一百家店,300万人,两个月,昆明餐饮业的那些传统经营者们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麻花之风已经扫过。 奶油麻花令数人瞬间鼓了腰包,让数十人赚了点小钱,而令数十人小本无归,一个明显的金字塔市场操控模型,谁是最幕后的人,谁是始作俑者,餐饮业,何谓市场运作?分析奶油麻花,诸多原本浅显的道理就会浮出水面。活生生的市场案例,作为营销专业人士,怎能错过。那就让我们来细致剖析,揭开其运作获成功或失败的缘由。 奶油麻花 运作经典 产品:以新取胜 麻花向来有之,中国老字号天津麻花早已深入人心,在昆明,市民习惯于咸辣味,而麻花作为微甜香脆的食品,在昆明一向反应冷淡。蛋糕店售卖的麻花,大家惯以为常,可有可无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越是平静的市场,越是新奇东西滋生并得以旺盛发展的肥土,普通工艺的麻花加点奶油,再冠以舶来品的头衔,一种新的麻花诞生了,店就开在你家旁边,或许真的很好吃呢,奶油麻花,台湾的。什么感觉呢?去吧,尝尝看。 快速消费食品,因其低廉的价格、能满足人最本能的需求,“民以食为天”。人们向来倾向于冲动性的购买,因此,以先取胜,以新取胜,以鲜取胜。都是屡试不爽的商场制胜之道。 奶油味的烧炸食品,一种昆明人从未想像过的口味,居然登陆昆明,登陆之前幕后操纵者想象过昆明对产品能否接受了吗?一种昆明人绝不可能习惯的口味,学过经典市场营销理论,懂得4C、学过消费者调研的人必然认为其必死无疑,在这里,所谓的理论先行与市场运作完全的对逆了。 宏观上的市场永远都是不温不火的发展着的,而在某些领域却有适合于市场运作者兴风作浪的土壤与空间。真正的经典理论与宏观的市场发展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在微观的市场,总是那些难以理喻的操作方式最终热火朝天。或许,市场营销人士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了。 奶油麻花,没有考虑昆明人的饮食口味习惯,突然降临昆明,并超快地进行复制。昆明人还未考虑其口感时就盲目的排队购买去了,怀着疑惑,怀着期许,带着热烫的麻花,在路上就急不可待的吃起来。半根下去……原来如此,奶油麻花在排队之前所有的迷团揭开了。 吃过的人也就吃过了,没有吃过的人,依然希望哪天去买来尝尝。 台湾奶油麻花,以新取胜。抓住了人们对新东西的好奇心理,吸引了所有昆明人的注意,赚了所有昆明人的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