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必须进行批判与再造
7 上页:第 3 页 剪掉了辫子,并不就是真正的革命党 记者:据我所知,关于改造企业、改造自身的实践,古井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搞。譬如1995年提出“五个失误”,1996年“做合格古井人”大讨论,及2000年“我们都是商人”活动,2001年机构、人员、薪酬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对此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那么现在,你是如何评价这些活动的呢? 王效金:看来,你对古井是做了一番了解的。我认为,一个社会最可怕的是什么?最可怕的是传统观念,传统势力。如果传统观念不能突破,传统的势力不能打破,任何社会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任何企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古井步入市场多年,虽说已经“剪掉了辫子”,但“剪掉了辫子,并不就是真正的革命党”――古井算是真正适应市场,真正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吗?应该说还不是的。我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还缺乏真正现代“商人”的意识、思想、行为和方法。 譬如在今年活动中我们开展的反对“三个主义”的问题,即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这些错误原本是传统体制、传统文化的一种痼疾,然而如果不下大力气加以清除的话,我们的新制度、新理念、新文化就无法立足,无法巩固与发扬。 在批判中我们认识到,自由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都是一种扭曲变形的权力,是一种变了味的权力意识。过去我们国家是一个以政治为主导型的社会,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单纯地依靠政治权威来治理和管理,过分地信奉、尊崇权力,这样也就造成了大家都把自己仅仅当作了一个权力的主体,一个国家人,用劳动者“权力主体”的概念弱化了其“利益主体”的本质,不能把由职业和职责而带来的权力、利益和义务、责任很好地统一起来,只看到了权力,只愿享受利益,而不愿也不想负起责任,履行义务。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定环境,给那些“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及自由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供了孕育和发展的温床。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官本位思想是我们塑造“商人意识”的最大障碍。“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思想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如果我们不全力破除,那么不管我们播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长出来的都是权力意识非常浓厚、官本位思想非常重的权力占有者。看看我们身边的社会,不论职务高低,岗位不同,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职业、身上的职责当成一种特权和权位,一种扭曲的为自己谋取不合理利益的手段。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会不顾原则规章,不按市场诚信法则,对工作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或者,只要你有求于他的,他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设租”、“寻租”,给你使绊子,找麻烦;也有的,故意耍威风,摆架子,显示自己的能耐,让你在找他协调工作、办事的时候是有苦说不出,奈何不得! 再加上中国社会是一个重道德、轻规则、轻制度的社会,它要求人们的道德要高尚,而不注重用制度或规则去约束人。由于重道德、重伦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过分讲究关系,突出情治,弱化法治,管理上存在软化和随意现象。因为过分突出“好人政治”,突出“圣贤楷模”,不重视法治与规则,过分的强调“情治”加“严治”,容易造成管理上的人为弹性,出现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最终导致管理上的自由主义,工作执行不到位。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温文尔雅的改革”能奏效吗?不进行彻底的批判与再造,我们能顺利走向现代化,走向与全球经济相接轨吗? 所以我希望,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古井员工要把“批判与再造”活动当作日常的工作、日常的行为习惯来坚持下去,不断梳理自己、审视自己、检讨自己,不断地进行“洗脑”,使之真正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实现再造,必须进行彻底的批判 记者:王总,你在今年回答一位记者采访时,认为古井前几年的改造、调整的活动,限于当时的时空条件和认知水平,都没有这次“批判与再造”活动来得猛烈,来得彻底。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效金:“在中国,挪动一张桌子都是要流血的”,鲁迅先生说过的这句话对我一直触动很大。它告诉我在中国的企业里,实施每一项改革,取得每一点进步都是很艰难,都是要付出代价的!2002年5月,在活动开始之前,我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彻底反思了古井以前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最后得出结论,古井再也不能开展那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改革了,古井的这次再造必须首先要完成批判,只有用“破坏性、再造性”的批判才能清除那些旧思想、旧观念、旧行为!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敢于置于“死地”而后生!没有旧的死去,新的就难以再生;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旧有的习惯势力还随时会把自己拖回去;新生不彻底,残余迟早还会卷土重来。什么时候新的理念、新的信念,新的价值观与新的行为判定标准,完全渗透进了我们的血液、骨髓与灵魂,出手投足皆自然,那时我们内心的痛苦才会消失,新的生命才会顺利进入成长期。 我认为,对于古井的这次活动来说,若没有挖骨去瘤的勇气与毅力,不但不能再造一个新古井,反而会大伤古井元气;惟有彻底批判,才会有否定之否定后的发展。 记者:可以看出,王总你对这次活动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给自己没有留有后路,更不畏惧艰险,用你的话来说,就是要带领古井人通过“批判与再造”来实现古井的现代化,实现古井的第三次创业。那你现在对活动的整体评价是什么? 王效金:古井的批判与再造,在今年5月份我作了个评价,就是毁誉各半,赢和输各占一半,现在我再次作个评价,就是四六开,赢的可能性是60%,输的可能性只有40%。但是,古井的“批判与再造”可能在我和杨光远同志(古井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的领导下,不一定能做成功,那么未来谁出任这个公司的最高领导,也必将会继续采用这个方法,因为这条路子绝对是正确的。如果你要问我的决心有多大,那么引用我在《古井新年文告》中的话,就是――我渴望伟大的成功,但从不畏惧伟大的失败,假若需要我在可能的微小成功或可能的伟大失败面前作出选择,我宁肯选择伟大的失败! 没有批判与再造,就没有基业长青 记者:请问你刚才说的“伟大成功”,具体是指什么? 王效金:我所渴望的伟大成功,也就是我们全体古井人共同的理想与梦想:打造古井百年老店,推动古井持续发展!但要实现这一切,的确是很难。因为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大怪圈,这两大怪圈严重制约着我们企业的发展,并且一直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是“轮回”的怪圈。中国的企业大都是三、五年一个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但都难做到基业常青。这就像我在《古井新年文告》中写的一句话:当今中国企业三、五年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像可口可乐那样保持百年的成功。大家都跳不出这个“轮回”的怪圈。当然,古井也是在这个怪圈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并且一直在摸索、探索中前行。二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怪圈。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阶段,一个企业的命运往往维系在一、两个人或几个人身上。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我们古井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企业要摆脱这样一种怪圈,就必须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形成一种系统的支撑力量,才能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再次发生。 古井在这两年搞学习、搞批判、搞教育,正是我们在开始陷入这两个怪圈之后的深入思考。我们开展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古井能够摆脱历史的怪圈,跳出企业的轮回,做到基业长青,健康、持续地发展。说到底就是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我王效金总有一天会退下去,我不能让大家担心,王效金不在古井,古井就会垮台。一旦古井制度再造完成,古井离开我,也会在制度的框架内健康发展,成就百年企业的梦想! 记者:王总,以上你所列举的中国企业“两大怪圈”现象,也正好应验了你原来的一句话:“一个企业的成功,一次可能出于偶然,二次属于实然,三次才是必然”。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一个产品成功的企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产品成功的企业往往是短命的,而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它标志着这个企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拥有蓬勃的活力与过硬的市场竞争力,能够长久地生存与发展下去。 王效金:对。从某种程度上说,古井二次创业的成功,就是产品上的成功型企业,是靠一个名酒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客观地说,我们的这个成功还缺乏基础,是当年凭借企业家的胆略和敏锐,抓住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机遇、某个空缺、某个项目、某种稀缺资源,使企业迅速做大!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成功并不等于企业真正的成功,更谈不上企业的持续成功!所以说,如果我们古井人自己不能在“卖酒”之余苦练内功,不能否定自己、突破自我,突破已有的成功的话;不能善于发现危机,并迅速采取措施,使自己的思想理念、经营行为及时跟上时代与市场,与时俱进的话;那么,在这个速度大于一切的新经济时代,我们过去的成功只会导致今后的失败,导致自己打垮自己! 古井的这次“批判与再造”活动,就是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整训活动,使我们的员工能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站在“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角度,从思想建设入手,从梳理与批判入手,切实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方法与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古井团队思想理念的高度统一,行为方式的高度统一,形成一股新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改制、第三次创业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固地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多次说过,一个成功者的失败,都源于他曾经的成功!成功者的持续成功,只来自于成功者对自己的不断批判性超越!唯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才能突破自我,突破已有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我坚信,中国所有的企业包括古井都必须通过批判与再造,通过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才能成功建成现代企业制度,成功走向现代市场文明,真正做到基业常青――这,是一条艰难之路;这,更是一条必经之路,是通向未来,通向现代化的直通路,是最近的路! 记者:我们衷心祝愿,古井的批判与再造能够顺利实现,中国企业的批判与再造能够尽快进入正轨。 王效金:谢谢。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58——5710000,5710661,电子邮件: hk2000407@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