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乳品企业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乳品企业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9-27, 作者: 包·恩和巴图, 访问人数: 5021


  近几年,随着中国乳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乳品企业得到了茁壮成长,虽然多次经历原材料涨价、价格战等市场经济的无情考验,但总体上还是在不同程度上分到了一杯羹。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对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正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等因素,很多企业的管理能力难以同步,尤其,危机管理的能力相对低下而导致不少乳品企业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蒙受着巨大损失。

  危机面前,谁的眼泪在飞?  

  2005年5月底至6月初,光明乳业在郑州,因当地某媒体记者的“明察暗访”,被曝光为“用回收的牛奶做新的牛奶”让光明乳业陷入危机中,对其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造成很大损失;

  2005年5月下旬,雀巢奶粉在中国各地,因碘含量超标而被各地诸多媒体纷纷曝光,不少地方的商场、超市把雀巢相关奶粉从货架上撤下来,也不少消费者和中间商要求退货,使百年雀巢陷入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

  2004年6月至12月,伊利集团因罢免独立董事、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等事宜而引起了“独董风波”和“高管被拘”事件,其资本市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巨大损失;

  2004年5月,在安徽阜阳的农村,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一种怪病,记者调查发现,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去他们生命的是劣质奶粉,由此引发了颠覆中国奶粉行业的“阜阳奶粉”事件……

  除了近期发生的以上颇具代表性的危机事件外,其实还有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在我们周围,诸如:2005年6月中旬光明牛奶浙江市场“早产奶”事件、2004年11月下旬伊利酸奶北京市场“生产日期造假”事件、2002年3月至11月惠氏奶粉“亚硝酸盐超标”事件等等。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然而,这些危机事件给我们的思考是:中国乳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发生那么多危机事件?而在这些危机面前,到底谁的眼泪在飞?乳品企业到底如何做才能更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危机?  

  乳品企业危机四伏的原因何在?  

  在防不胜防的危机面前,我们都在感叹:怎么会这样呢?但仔细想就会明白,乳品行业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其与众不同的属性导致了这个行业里的企业必将危机四伏。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的相对无序。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乳业基本以30%以上的均速增长,成为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容量的快速膨胀,不少乳品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快,至少以100%的速度增长,个别企业可能以200%、300%,甚至100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任何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就像飞驰的汽车,虽然给人带来速度的快感,但同时也加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同样的道理,乳品行业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很多负面的东西。诸如:企业为了在发展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采取过于夸张的产品宣传、不切实际的品质承诺、侥幸的偷工减料等。正因为这样,市场竞争就变得相对无序,出现危机事件的几率就自然加大。  

  2、乳制品是有很强保质要求的日用食品。  

  对不同的乳制品而言,其保质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对保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保质期。巴氏奶2天(冷藏),百利包30天(常温),利乐枕45天(常温),保质期最长的利乐砖牛奶也只不过是3个月的保鲜期(常温),超过3个月,虽然保质期未到(利乐砖牛奶标准保质期为8个月),消费者也基本不买了;酸奶就更严格了,不仅保质期短(最长的也不超过21天),仓储、运输和超市陈列的要求也很高,必须全程支持冷链才行,假如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产品质量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品质要求。比如说,酸奶和婴儿奶粉要求用无抗奶来做,这对奶牛的要求就高了,必须是健康的,近期没有打过抗生素的牛才行;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国家标准可以说已经很严格了,但有些企业为了保证其品质,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但即便是这样,品质问题照样会发生,消费者投诉接连不断。  

  3、乳品企业各项管理能力尚存诸多漏洞。  

  虽然不少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的改善方面进行巨额投资,但在生产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储运能力以及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或漏洞,无法与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步,对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缝隙。

  比如,2004年11月发生的伊利酸奶北京“生产日期造假”事件和2005年6月光明浙江“早产奶”事件都是属于生产管理不严而导致的危机。虽然两个厂家提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释,但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无法理解和容忍今天购买的产品是明天的生产日期。  

  4、政府及行业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日趋增强。  

  尤其在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后,政府机构也好,行业协会也罢,对乳制品的监管力度日趋加强,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

  如果要举例子,去年的“鲜”字风波就是典型。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4年5月9日,对外公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品标签通则》,以及同时配套出台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清晰明了地指出:“牛奶只要经过任何一种加工处理,就失去了生鲜的意义。”因此,这个文件被业界称为“禁鲜令”。“禁鲜令”的出台意味着,无论是“巴氏奶”,还是“常温奶”,2005年10月1日以后都不能再称自己是“鲜奶”了。这可在乳品业引起了一阵哗然。因为,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可以说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牛奶称作“鲜牛奶”,一旦不让这么叫了,自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但又能怎样呢?作为制度,肯定有刚性的,不可能因部分企业的反对而改变或终止。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中小型乳品企业生存的重要转折 (2006-08-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解易非)
*降质还是降价 中国乳品企业的抉择 (2005-10-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高超)
*危机管理,在考验中成长 (2005-08-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中小乳品企业突围 (2005-08-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方华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