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促销的KFS是什么? 7 上页:第 1 页 促销对象价值评估与价值组合:消费者行为VS消费者心理 促销决策的最大陷阱,在于每个人都自以为懂消费者:君不见在所有促销决策的讨论会上,从董事长到生产工人,都认为“我也是消费者,所以我也可以站在消费者角度对你这个方案提点意见”。 似乎“促销”不是科学或只是门槛很低的科学,促销决策没有“技术含量”;似乎一谈到促销,“消费者”都有发言权。 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最多只能对“消费心理”“偶有所感”,只能发表点“一孔之见”“一时之想”。 只有专家,才能创意出完整的掌控消费行为过程(选择、购买、使用、处置、体验)的促销方案来。 促销好比围棋,易学难精;表面看人人都会,实际上高下之分判若云泥。
我们经常看到,高档奢侈品的“Road show”活动台,围观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民工和小孩,而目标消费者却没有一个。 固然,“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高档奢侈品的目标消费者也不例外;但是,从“消费行为学”角度看,高档奢侈品的目标消费者“人在车上、身不由己”,看不到你的秋波;而能够实施其“满足好奇心”消费心理的行为的人,只有小孩和恰巧处于待业状态的民工。 我们也经常看到排队领取化妆品礼品、运动饮料赠饮品的长蛇队伍中,老人、小孩为主,而目标消费者(化妆品针对25—60岁女性,运动饮料针对青少年)极少。 而依据消费行为学来定位促销目标,则要“专业”得多。 就以“文化丛”工具为例子吧。 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进军山东,开发了100多套比当地现房最高房价还跳高300%的住宅,我们协同进行促销推广。我们在主要街道拦截价格50万以上的轿车,发放“私函”,大意是说,房子比车应该贵一些才相匹配。 结果,100多套房子作为“富人的符号”被一抢而空。 这就是消费行为学的来源之一的“文化丛”工具在帮我们“定位促销对象”。 每个商品都表达了生产者、经营者对消费心理的理解;都表示了购买者的“购买力平价”水平(经济收入换算成标准消费品后科学测算出的“实际购买力);表示了购买者对自己欲望的满足;表示了购买者对商品所能代表的“购买者身份”(年龄、阶层、性别、职业等)的归属或羡慕或其他情感;表现了购买者的价值观念,如家庭观、成就观、工作观或休闲观,甚至民俗文化观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评价体系”:无论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其对万事万物的评价都带有协调性。古人说“见微知著”,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修齐平”,表达的都是这个“一致性”与“协调性”。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商品之间在市场的表现上具有相关性或排斥性。如,《时尚》杂志、时装、鲜花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而凯迪拉克与牛仔服之间就具有排斥性。 因此,围绕每个或每组消费者的商品,必定是可以连成一串的。 相关性强的商品、观念组合在一起,文化人类学界称为“文化丛”;以文化丛的代表性物品命名,就叫“X文化丛”,它既代表一个相关性较强的商品群,也代表一个相似的消费行为构成的群体。企业利用文化丛原理,可以便利地找到促销目标对象,可以低成本地比较各促销场所的利弊。 利用这套工具,我们可以依据他所丢弃的生活垃圾与日用品,描绘出他的经济、社会等状况和他个人的价值观,推论出他对任何商品的态度。 我们以“大米”为例,介绍从“消费行为学”角度进行“促销对象定位”的方法: (1) 大米消费刺激水利消费、米加工工业消费----决定哪些产品和方式可以向大米生产者促销; (2) 大米种植区盛行集体主义,否则“东周欲下稻、西周不下水”,社会就会陷入激烈冲突;-----集体主义地区的传播偏好是什么,哪些促销工具是最廉价或最有效的;哪些促销主题最能“影响消费心理”,哪些则能“迫使消费”。 (3) 米农业发达区,人们信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大相信“战略规划”,却相信“摸着石头过河”,这对促销节奏的选择是有价值的。 (4) 教育产品。“渔米之乡”一定是教育投入比重较大的地区。 (5) 宗教节日。促销品与土地神、丰收神、文殊普贤菩萨等挂钩,较容易取巧…… 就是说,导入“消费行为学”的系统思维模式后,对顾客进行促销定位时,可以提升专业性、科学性、使定位更有效。 同时,也能帮助促销决策者抬高“决策门槛”,不许“外行”(包括可能是营销外行的董事长)来干预决策,防止“以己之心、度消费者之腹”,防止“灵机一动”、随心所欲。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