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批发商管理的“御马”之术①
7 上页:第 2 页 批发商调整八招 品牌不同,市场不同,业务水平不同,批发商调整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实际工作中常用招数有哪些呢? 1、 区域操作:在公司层面,一般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给批发商划地盘;在业务层面,区域市场同样可以依葫芦画瓢。如果某批发商占了地盘不出力,业务就要想办法将其区域进行分拆,缩小其势力范围。可能先前他下面有十个县,现在划出三个来,另找一个批发商进行“打理”,定好规矩,大家各玩各的,互不侵犯。 2、 分品牌操作:业内很多公司,是多品牌运作,如科龙公司旗下就有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四个品牌。各品牌定位不同,目标消费群不同,市场操作空间自然不同,这为分品牌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土壤。让单个批发商操作不是不可以,但在市场宽度和深度方面要大打折扣,如果将品牌进行分离,让不同批发商打理不同的品牌,效果或许会更好。科龙公司就曾用分品牌操作的方法带来销售业绩的放量增长。 3、 分渠道操作:不同渠道有不同特点,传统渠道可能较重交情,连锁、商超可能需要你提供铺货、帐期。同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批发商优劣势也各不相同,A客户可能在传统渠道有很强影响力,B客户可能跟连锁、商超打交道很有章法。分渠道操作的本质,就是将不同通路进行适当区隔,让批发商做他们最擅长的那一块,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4、 组建批发联合体:在区域市场,有些客户,可能实力并不是很强,但也想吃厂家批发这块“天鹅肉”,如果业务在没有合适批发商情况下,能因势利导,将其捆绑在一起,组建批发联合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话,有时也会有意象不到之效。 案例: 黄是负责A市场的某空调品牌经理。由于A市场以零售为主,所以当时一直没有批发商。后有一些客户看到该品牌在市内终端也能走得动,也陆续向黄伸出过橄榄枝,但碍于品牌门槛高,以前又没人做过该品牌的批发,不知批发这趟水有多深,后都不了了之。 在空调旺季来临前的三月份,黄突然想到:既然有客户愿意做我们批发商,所担心的无非是一个人做,经营风险大了点,那我何不做个“红媒”,说服两家组成个批发联合体,一起来合作?这样既能让他们降低经营风险,有钱赚,又能解决本品牌的批发事宜,岂不是一石二鸟? 说干就干,黄从先前有合作意向的客户中选出两家有一定实力、相互间也有些交情的客户,说服他们每人出一部分资金,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做本品牌。最终结果也如黄所料,不但客户赚得眉开眼笑,本品牌在当地销量也由上一年120万 “哗”一下提升到380万。 5、 跨行业开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业务在开发和调整批发商时,有个惯性思维,就是老局限于圈内,做家电言必称家电,做饮料言必称饮料。这样做固然不错,但思路不够开阔,如能打破画地为牢惯性思维,在没有合适批发商可选情况下,有时完全能跨行开发出新的批发商,毕竟“隔行不隔理”,做生意道理是相通的。 案例: 谢是M市场一冰箱品牌经理。让其郁闷的是:本地批发商因经营不善,抵挡不住竞争对手的进攻,在旺季来临前的三月,突然关门溜之大吉。由于市场容量小,当地做批发客户屈指可数,本品牌批发业务一时处于“真空”地带。 在上有巨大销售压力,下面临网络崩盘情况下,谢抱着死马抱着活马医的想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一经营摩托车客户做批发商。刚一开始,别说新开客户心理没底,就连谢自己都没多大把握,毕竟卖冰箱跟卖摩托有很大差别,这新开的客户能扛得起批发大任吗? 最终市场证明了一切,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不但网络实现顺利嫁接,还实现销售业绩翻番增长,最后连谢自己都感叹:真想不到,想不到! 6、 建窝招凤凰:做市场有两种思路,一是顺做,先从批发着手,然后抓分销做终端,这一般是有实力品牌的做法,但如果你的品牌对批发商没有多大吸引力,政策也没有多大优势,又该如何处理呢?此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先建个窝再招凤凰:也就是先把零售终端做好,尽可能健全分销网络,待市场有了一定基础,品牌成了一定气候,再顺势而上开出批发商,也就是倒着做市场。这种方法,业务工作量虽然较大,但厂家对渠道掌控力强。 案例: 王是A冰箱品牌经理。初到S市场时,所有网点加在一起不过五家:市内两家零售商场跟公司做直营,下游仅有的三家还是做别的区域的分销,对于一个容量达7000万的市场,一年220万的销售额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 当时王就想到新开一批发商,借批发商网络进行覆盖,但在跟潜在客户谈批发事宜时,人家压根就不“感冒”:一网点少,二品牌也没多大名气,你业务凭什么狮子大张口,开那么高的条件? “痛定思痛”,王决定“倒”着来搞市场:先把下游网络开发出来,把气势造起来,再带着这些筹码去谈批发事宜。毕竟,在三四级市场开分销网络,其难度要比在一、二级市场开发客户要小得多。经过艰苦努力,在一个月时间内,王成功开发出26家网点。这“窝”一建好,招“凤凰”自然就容易得多。很多潜在客户看到下游市场做得已经有些声势,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做批发商。王从潜在客户中选了一家,合作当年,品牌销量就由以前的200多万一举提升至560万。 7、 “外销”转“内销”:“外销”指在很多市场,因为历史、公司和市场的原因,当地没有批发商,要么由别的区域辐射过来,要么本地客户只担任二传手角色。转为“内销”,就是在时机成熟时,在当地开发出批发商,新立“山头”,承担批发职能。 案例: 胡是负责浙江温州区域的A空调经理。虽然该市场容量较大,但在胡调任之前,A空调因各种原因,从99年至04年,当地一直没有批发商,由浙江金华区域进行覆盖。调任后,经过仔细调研,胡认为阻碍A品牌在当地上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地没有批发商:一方面,由金华进行覆盖,不管是在配送货方面,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金华都不能及时响应下游客户需求,在旺季这个矛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外地覆盖,跟本地客户经营风俗也有很大冲突:温州人一般都有喜欢和本地人做生意传统,认为人熟好办事。找到原因后,胡决定对症下药,另立山头,从本地新开一个批发商操作本地市场。在征得公司同意后,胡在本地找出三个潜在客户,其中A客户物流配送能力较强,有网络,但资金实力稍弱;B客户属老一辈实战派,勤奋有余但观念落后;C客户主营黑电,下游网络丰富。经过艰苦谈判,最终选择A。经过一年辛苦操作,A品牌在当地销量由03年的3710万提升至5240万,批发网络成功实现由“外”到“内”转换。 8、 “内销”转“外销”:与“外销”转“内销”正好相反,本地有批发商,但该批发商弱,区域销量老上不去,难担大任,业务一时又找不出新的替代者,厂家只能“挥泪斩马谡”,砍掉该批发商,让别的区域进行辐射和覆盖。“内”转“外”的过程,也是批发格局调整的过程。 下期预告:业务工作中,进销存和回款是业务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怎么做一份合理的要货计划?新品如何进?客户库存怎么管?客户为什么不回款?把客户的钱“收”回来都有哪些招术?敬请关注下期:模块二进销存管理和模块三回款管理。 个人介绍:多年一线市场经验和专业培训经验。曾任科龙集团区域经理、传播经理、营销培训师和培训中心经理等职务,创建了科龙集团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和实战课程体系,是科龙培训创始人之一。荣获“国家企业高级培训师”认证,《销售与市场》专栏作者等。在业内开创性推出营销人员“营销精英特训营”以全体验式教学为主有效实现了培训效果的量化评估。足迹遍及中国每一个城市,历经多年的“先扎根市场,再开发教材,而后进行培训”的道路,自主研发了实战经典课程:《三四级市场攻坚战》、《终端巷战》、《导购冠军是如何炼成的?》、《营销培训的效益化道路》。主编的《导购采风》、《营销视窗》、《营销人学习手册》、《营销人实战手册》等营销实务培训教材,拥有良好口碑。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dw725@soh.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