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财经书籍评论:多元化之年 7 上页:第 2 页 9)、《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郑作时 著 蓝狮子财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1日出版 又是一本“书因企业贵”的作品。更何况长相怪异的杭州男人马云是2005年红透半边天的互联网风云人物。 这本书的操作和《联想风云》简直如出一辙,是在阿里巴巴宣称自己收购了雅虎中国的股份之后上市的。并且借助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甚至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这本书也得到了重点推广。阿里巴巴是不是已经到了树碑立传的时候呢?显然还没有。首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的行为在美国被雅虎宣称是自己收购了阿里巴巴,而从各种报道来分析,后者显然更可信。再者,从阿里巴巴的运营来看,尽管阿里巴巴网站本身营业额颇高(但很难相信有它自己所宣称的那么高),但是它推广和运营的成本也都非常的高,广告有段时间简直就像在烧钱,更别说那个纯粹烧钱的淘宝网了。 然而这些都掩盖不了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光辉,阿里巴巴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发明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依然可以发展的很好。尽管新经济的前途还不是一片蔚蓝,但是,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给予了阿里巴巴很大的期望。 我们与其说是在读《阿里巴巴》这本书,不如说是在读马云。不知道马云,你就谈不上知道什么是B2B,什么是C2C。 10)、《挡不住的趋势》 张明正 陈怡蓁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1日出版 秦朔很推崇这本书,当然他也推崇两位作者所创办的趋势科技的企业精神――用张明正的话说就是“创新一向是我工作的核心之一,因为只有创新,企业才能一直向前,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 出生并成长在台湾屏东市乡下的张明正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这种经历反而造就了张明正不患得患失、勇于应付困境的性格,并一向以“输得起”的态度看待生活。用他的夫人陈怡蓁的话说就是,“他觉得人生里他本来就是一个 loser (输家),所以他不怕失败,也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 因为不怕失败,所以就不怕改变;因为不是“好学生”,不讲面子,所以说话做事,反而不会拘泥于他人眼中的标杆与尺度,而是自自然然,任我而行。 张明正到大学演讲,学生问他,“大学生该如何早日创业?”他不假思索:“大学生应该尽情谈恋爱、开派对、跳舞玩乐,偶尔也记得读读书就好,干嘛想创业?”“ 重点是趁在学校的时候,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了解自己,探索自己。” 这是典型的张明正答问。赤子童心,不虚伪,不掩饰,不故作深沉,也由此赢得了人生的快乐自由。 如果说污染是企业对社会成本的占用,那么,制造紧张和压抑也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负债;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一个拥有快乐资产的公司,它不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且生产快乐,它是 creator of cool ,是 creator of happiness 。 我推崇这种快乐的公司气质,我相信,总有一天,除了收入和职业成就,人们会把快乐与否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标准。 因为我们是人,是自然的人。而人性中的呼唤,才是在任何时空都挡不住的趋势和力量! 总结: 在过去的2005年,所谓的团购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团购书已经越来越成为资本家的代言人,今年出版的诸如《与公司共命运》、《向解放军学习》(其实这本书写的还不算坏)、《你在为谁工作》都是这类恶俗书籍的典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对洗脑文化的反动》一文中写到:当今中国的公司文化,充斥着伪善、轻浮和言不由衷,“不问任何理由地执行”、“只关注自己岗位的细节”、“象狼一样地为公司攫取利益”,对这些理念的推崇,正让中国公司陷入空前的功利误区,可以说,自2000年以来,一种奴役式、麻痹式的洗脑文化正席卷中国公司,企业家们更希望用这种文化来改造所有的员工。 这些恶俗的书籍,也正是为了贴合这种恶俗的企业文化。而读者已经对这类书籍表现得越来越反感,这类书籍只会增加员工对书籍的厌恶,从而导致他们干脆不读书。 《诛仙》红透了网络,卖得据说比《哈里波特》还要火,但是大多数成年人并不知道。网络已经愈发成为了原创作品和畅销作品的诞生地,并且也是重要的推广渠道。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迟早也会对迷信权威的财经书籍产生重大的影响。 过去一年还有不少书是值得回顾的。古古的《穷人缺什么》一书语言朴实,带着网络色彩,并且卖的也不错。《赢》这本书被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Lucy Kellaway认为是可以扔进垃圾桶的玩意,尽管它在中国卖的还不错。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了一本很好的励志书籍,但很奇怪的是这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为什么要出一本励志书籍呢?许倬云的《从历史看管理》是本“类财经”书籍,尽管这位教授对历史是绝对的专家,但管理学的知识却要贫乏许多。《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则借了黄光裕的东风,卖的还不错,但是这些书大多应该归属于财经文艺。快餐书籍《咖啡》的推广做的非常的好,可惜要比上以前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联纵智达咨询公司的石章强写了本“类小说”的《冲上五重天:从业务员到营销总经理》,开创了营销类书籍的又一写法。施振荣的《再造宏碁》获得了IT业界的一致好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继续出版着质量上乘但销售却不火的书,核心竞争力的提出者普拉哈拉德所著的《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就是一例,他同时也是《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的作者之一。亨利·明茨伯格的书《管理者而非MBA》也受到了高端市场的好评。《猎头》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高级人才中介行业的内幕。年底,德鲁克的一系列书籍随着德鲁克的去世陆续出版,这肯定会在06年得到延续。《全脑优势》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跟风的书也陆续而至。向来擅长拼拼凑凑的派力营销出了一本《倾听市场的声音》倒是难得的一本原版好书,可惜卖的还不如他们以前那些剪刀加浆糊的书。 书越来越多了,然而好书就像大浪淘沙,尤其在财经领域,好书愈发的少。那么,究竟是读者抛弃了财经书?还是财经书抛弃了读者呢? 是该财经书籍的出版社、出版商和作者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欢迎与作者一起探讨此文。俞雷的电子邮件是: raymondyue@12.com ,电话:13336013078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