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业涅磐 7 上页:第 2 页 换代原因 换代对目前在市场营销战中酣战的中国摩托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奢侈的命题,但纵观世界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其又是一个不得不为的必然。 1,技术升级,企业调整加快。 技术发展永远是推进产业改革的最根本的因素,由于国内摩托车企业的充分竞争,大部分企业的市场经营手法趋同,销售网络和原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企业胜出市场的需要。和原来的市场不同的是,如果一项技术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一些有实力但是规模不大的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就非常困难,如果此时加大产品技术含量,避开这样所谓的同质化竞争,就可以取得相对的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规模。赢利能力的增加,不但可以保证自己的经营利润,还可以在与上级配件企业或者下级代理商谈判时获得更大的优势。 为此,有实力的企业将眼光落到了更高的层面,用技术来营建自己企业的独特个性,增强品牌区隔,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将是未来很多企业的精明选择。 2,需求升级,产品制造多元化。 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显示:普通车型虽然还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地位,但消费者的需求正逐渐趋向个性化,市场需要的是能满足消费者多层面需求的产品。企业不仅能依靠原材料“组合”生产摩托车,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另辟蹊径,达到产品更新换代,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另外,摩托车的技术核心往往赋予摩托车许多人性化的内涵,比如个性化服务、特殊功能等,这样更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目前,国内大多数摩托车企业还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缺乏长久生存能力。 3、产业升级,跨行业替代严重。 价格战和无节制的促销,将国内摩托车企业逼到了微利边缘,此时当一些合资品牌再打出技术牌时,很多企业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国内很多企业将眼光放在产品创新和上游生产领域,意识到单纯做产品装配将很难发展,只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稳保优势。企业的竞争模式有原来单纯的成品装配的单一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竞争。 如果中国摩托车现有的市场空间不变,永远只属于摩托车,等着我们的企业慢慢来成长,这样的设想已经成为一种痴人说梦,因为行业的准备时期早已过去。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许并不可怕,此消彼长,但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是在稳步地进展,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过去式。 电动车的迅速崛起让众多摩托车经销商烦透了脑经,2003年我国的电动车的产量还不足300万辆,到了2004年低电动车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辆,2005年以全线突破了摩托车产量,达到了2000万辆,发展神速,着实让摩托车业内人士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据了解,YAMAHA电动车已经登陆中国,宗申集团的电动自行车目前也已获准进入北京市场,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电动车身上潜在的巨大能量。 烦恼还远不止如此,微型车的大行其市,更是令现在的摩托车市场雪上加霜。低廉的价格、摩托车不能比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挖掘了一部分原本属于高档摩托车的消费市场,让整个产业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换代之虑 生产力的释放需要很多与相关环节的配套,假设现在摩托车行业产品研发能力极大提高,产品实现多元化,这样我们就一定可以成为世界摩托车强国吗?结果未必,如果只将眼光盯着技术研发而忽视了市场现实,也可能造成技术研发的超前而与市场脱节,一样会造成浪费。 1、系统的配件工程能否适应,中国的低成本优势能否保持。在摩托车市场,无论是当年的“老大”嘉陵,还是后来的大长江、钱江,产销量都达100万辆以上。中国是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20年的发展组建起完善的零部件采购系统,强大的售后服务系统,甚至在海外市场一度称雄。如果中国摩托车的设计水平得到长足提高后,这些零部件的供应能否跟的上? 众所周知,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中国摩托车企业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低端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摩托车能与中国的产品匹敌。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否会造成中国人力资源与技术要求之间的脱位?还有,即使将人力资源这一课补上,其就会让原来的劳动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与国外摩业巨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后将如何来竞争?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2、如何来消化技术改进后的摩托车产品。中国摩托车产量第一,但是国内以消费中抵挡车闻名于世,这些换代后的产品与市场磨合还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中没有利益的保证,很少有企业能承担得起这样的损失。很多精明的企业将眼光放到了国外,用国外成熟的消费观念和能力先来培养自己的生产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投机做法以后将难度会更大。根据国家权威人士分析,这种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引发的国际贸易和汇率制度摩擦已经引起了贸易各方的警惕,中国业已情不自愿地进入到了“国际摩擦时代”。近年来在国际经贸领域中所遭遇的经济诉讼与贸易争端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中国对外经贸长期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显然,长久以来形成的低成本的出口战略和“向下竞争”的出口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和不可持续的风险。 3、现有的产品网络和推广模式能否保证换代后产品的顺利营运。行业现在普遍推行的是企业-代理商-终端网点的经营模式,如果按照推广成熟车型的模式和步调来照搬经营,这个就瓶子能否装下这壶新酒还是个问题,也许一切都得打乱重新布局,这又对我国摩托车企业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换代机遇 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周期,其最终会加快摩托车产业更新换代的步伐。 首先,经过20年的发展,当今的中国摩托车业已融入全球一体化,世界摩托车研发水平提升及新车研发周期的缩短,是中国“车市周期”出现的前提。借助中国企业的市场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各跨国汽车公司逐渐摸清了中国消费者的脾气和喜好,其商务政策也开始显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其次,摩托车生产商为迎合国内消费者嬗变的口味,便加速推出新车型,使摩托车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新车型的极端渴望,不仅大量新款被引进国内,许多改良车型也被不断推出。很多车型经过局部改良和包装,重新推出,市场接受很快,上市后供不应求。这种做法在欧美市场通常是行不通的,原因很简单,国外客户通常会对某品牌某车型产生较强的忠诚度,改换车型可能面临损失相当部分忠实消费群体的危险。而在我国,消费者似乎更容易被更新的款式吸引。 最后,社会积累的增加为摩托车换代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任何利润高的摩托车都是从大城市开始流行的,以前由于城乡的收入差距比较悬殊,这种流行很难在城镇或者农村流传开来,传播速度比较慢。摩托车发展的这十几年来,刚好完成了这样一个漫长的流行周期,譬如原来在大城市中盛行的铃木王到现在普遍的铃木王款,仅仅一个字的差别,却蕴涵着一个流行周期的艰难过程。流行的普及,紧随其后的就是成本的下降和品质的降低,因为普及是大规模的推广和接受。而现在,一个新的流行周期已经启动,它的周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速,而它的流行源头就是现在某些人还称为概念车,一些国内顶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又被设计师添加了很多的流行元素,譬如刀郎、街霸等。 结语 该到了将换代这个观念摆上桌面的时候了。 究竟第五代摩托车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笔者采访了几个国家技术权威机构的专家,得到的意见都很统一:“第五代摩托车的特征目前还没有明确,很多人都很迷惑,但是无庸质疑的是,第五代摩托车应该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首先是产品的环保和节能性极大加强;其次,电喷与排气催化技术组合是满足更严格排放法规的必由之路;最后,发动机的可靠性增强,再次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摩托车采用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CNG)为燃料,除解决不同国家能源合理配置外,更重要的是降低排气污染。为此,在LPG和CNG摩托车发动机上应用电控喷射技术,实现精确控制混合气空燃比,使动力输出和排放得到优化。可再生燃料的摩托车也正在开发。 我们的企业,你现在生产的是第几代摩托车,这种产品的生命期还有多久?我们经销商库存的是第几代摩托车,你现在是靠产品来引领风潮还是在费力地消化那不可能完成的销量,究竟是你的能力问题还是产品问题? 现在将换代这个概念提出来,仅仅是为行业提供一种思考,一个话题,目的不是要我们的企业放下手中还能赚钱的品牌,而一味追求换代,那不是我们的本意,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为企业和经销商敲响一个警钟:你手中的产品的保质期还有多久?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mz1979-203@12.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