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涨价,天堂还是地狱! 7 上页:第 1 页 二、涨价,涨过之后怎么办? 涨价,既然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下产生的,又是对所有的企业是场统一考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抱怨和牢骚呢? 1、成本增加,仅仅是企业自身有压力吗? 涨价水波,以企业为核心,通路成员自然有压力!涨价,不能忽视通路的成本压力! 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渠道地位日益低下,每件啤酒的配送利润不足0、3元,城区一辆车每天最多送货3-400件,初去人工和燃料,几乎没有利润!企业涨价,如果只涨终端售价,不能提高通路利润,通路在抱怨升级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会给竟品提供机会,也必然迫使企业“放血”支持,涨价成为明涨暗降的“旱地拔葱”!最多只能拔出一半!(通路的一半在地下) 啤酒作为大宗笨重物资,即使有再高的品牌,再先进的营销From EMKT.com.cn手段,通路的作用永远不能忽视! 2、涨价底气,来自哪里? 在很多企业,这次涨价是欲说还羞,底气不足!对于这些企业请自检如下: A、自己的品牌厚度如何?此次涨价,几乎就是对企业品牌的一次绝好的检验,在没有足够品牌忠诚度支持的市场,企业会左右为难! B、自己的营销水平如何? 有两类企业在涨价中会窘迫不已! 一类企业是:靠经销商代理产品吃饭,一个业务人员可以管理一个地级市场。 另一类企业是:一个品牌上百个品种,一个羊倌100只羊,风和日丽没问题,风暴一来,顾东顾不了西! C、自己的市场背后有“狼”在窥视吗?四周遍布体格不大的“狼”,只好促销打天下,战争年年打,可是却无法“根治”对手,尤其是受体制问题制约的企业,费尽周折把对手打死了,却又被其他企业收购,借尸还魂,烦恼不已! D、涨价,是跟风还是引导? 涨价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引导甚至是“引爆”的。比如:2元一罐的可乐我们喝了N年,但是当3-4元一罐的王老吉畅销以来,我们也能习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十多年的商品消费价格印象,正在随着GDP的变化在飞速的升级变换之中! 案例: 2000年之前的山东啤酒市场,由于个啤酒企业的竞争,啤酒市场的消费特点就是集中在两元价格带上,2002年之后,青岛啤酒使用双子星1+1品牌战略,青岛+崂山。青岛主打5元价格带,崂山主导3元价格带,当时的很多企业不屑一顾,认为崂山价格太高,加之“分厂灌装”,不可能畅销。 到2004年之后,一些企业在吃够了青岛+崂山的苦头后,纷纷跟进35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3元/瓶,青岛5元/瓶),目前山东的啤酒主流市场已经习惯与35模式。 但是在近期成本大涨的背景下,青岛啤酒的主流价格开始向6元靠拢,崂山啤酒以纸箱包装主打济南等鲁中市场,抢占4元价格带的第一品牌。 新的46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4元/瓶,青岛6元/瓶)呼之欲出! 3、涨价,业代应该怎么做? 在很多企业,业代(区域经理)在接到公司涨价通知后,马上就变成“双面人”。一边向公司哭诉,一边向经销商动员,希望公司支援的同时,期望经销商也支持。那么,在提价之时,业代究竟要做什么呢? 案例:在一个啤酒企业的主流市场上,一款主流产品的价格从17元/包,上调到18元/包,到超市,便利店中,可以明显看到市场上的理货痕迹,统一而又鲜明的新价格标示,占有绝对优势的堆头盘面,专业的竟品终端压制政策等,企业为此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动化竞赛活动,在提高本品价格的同时,清理了竟品的终端表现。 4、涨价着眼点—水波的最远处! 在一些企业,谈到终端价格问题,一些区域经理的结论是:只要经销商出货价格合理了就行,终端价格我管不着! 一个无法控制终端价格的企业,一定有着很滥的营销水平和市场秩序! 产品的定价,在结合同类品牌的同时,一定要从终端的角度出发,然后从终端顺着通路倒推至企业,比如:1、9元的产品未必能胜过2元的同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上的敏感度越来越小,包括通路与终端的影响。 当然如果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则效果更好!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