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新视野 > 漫谈国家营销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促进对外贸易

漫谈国家营销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促进对外贸易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05-15, 作者: 孟怡昭, 访问人数: 3021


7 上页:第 1 页

  近几年韩国在传统文化传播上表现: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韩国把这个传统节日包装成了“世界品牌”。仅仅是2006年,韩国文化观光部、文化财厅等协办单位给江陵端午祭投入了7亿韩元的总经费。自从2005年起,在国际上原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便与韩国发生了密切联系。

  2006年10月,在韩国林均泽所著的《韩国史》标记的地图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论证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

  2006年10月,韩国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并被作为高丽医学而拚命向世界宣传推广,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于是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都当作自己的文化遗产。韩国称针灸是韩国的国粹;《朝鲜日报》报道了这个“发现”,并找到了个法国人作证,宣称要纠正世界人民的错误认识,把针灸还给韩国。

  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韩国人宣传“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韩国人已经把活字印刷当作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为了打造这个金字招牌,韩国前后动用了数以亿计的金钱进行传播。韩国专门建立了印刷术博物馆,把中国在“印刷术”方面完全抹去,夸大宣传自己,并邀请各国客人免费参观,在国际场合宣传。我们甚至在英国人编写的一本关于韩国历史的书中看到:韩国引以为豪的是在公元1200发明活字印刷。 

  2006年10月,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经过他十年研究和考证,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建议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1月,韩国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印在了最新版的一万元韩币的背面上,成为韩国的专利;于是,源于中国的地动仪变成了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2007年3月,韩国向联合国提交汉服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还斥巨资对汉服拍摄电视剧《朱蒙》,为汉服申遗造势。

  2007年,韩国将“祭孔大典”正式提交了申请世界遗产。宣扬发源于中国“祭孔大典”是韩国的遗产。此外,韩国在国际上对祭孔的推广已经走在了前面,给国际社会造成孔子真的是韩国人的印象,最终目的是达到韩国才是亚洲文化的渊源所在,韩国文明哺育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明。

  2003年开始启动,韩国将“中国风水”重新梳理,将以“整体风水地理”的名义列入韩国“民族文化振兴”名单之中加以特别保护,同时准备尽快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在2008年前完成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的准备工作。

  韩国古代社会发展研究会李泽宗等学者历时数年的学术调查表明,一致认为草纸是韩国人首先发明的;甚至论证得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是高句丽蔡氏族人后裔。并在教科书上宣讲:“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纸的国家,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册了的。”

  除了韩国外,其他一些中华文化圈的国家也都争先恐后地将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

  越南把中国唐宋的“雅乐”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中国“皮影戏”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外蒙古把属于蒙古族的“马头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柯尔克孜创造中华民族的最长诗歌已被吉尔吉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维吾尔族的“阿肯弹唱”被乌兹别克斯坦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自20世纪以来将“插花”作为国粹极力提倡,其文化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而实际上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著名民俗学家陈勤建教授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思考和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到:“如果我们还没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紧接着的“于是乎”也就越来越多,中国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传统文化瑰宝也就越来越多地流失他国、为其所瓜分、“独有”,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炎黄子孙的传家宝就会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的文化声音消失、文化身份丢失!”

  我们在对外文化传播应该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尤其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广泛推广中华文化,让世界各国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在国际上掌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 (按: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  

  3、 中华文化是“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诠释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政治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经济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世人的瞩目,正所谓大国在崛起。然而在国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观友好的为中国的富强感到安慰,相反别有用心地制造出“中国威胁论”。“以他们惯有的思维,一个国家崛起必然意味着对外扩张,因而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世界构成威胁。”(按:2005年6月6日德国《政治评论》)

  在中国稳步向世界强国迈进的今天,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领导集体智慧性地提出“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是“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丰厚资源。我们要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加强中华文化的渗透与发扬,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走进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使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减少对中华民族的曲解与误读,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会始终追求世界的和平与和谐。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终身教授陈勤建认为:国人的生存观念、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从根基上就与西方的有本质的不同。国人所崇尚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当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亮点。可这些,恐怕西方人很少有人知晓,有时不仅不知道,还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大量的“误读”。我们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时,要抓住此亮点,巧借文化经典的解读、推广和民俗文化的合作研究,来消除其“误读”,进而将中国有发展前途的文化观念、文化魅力传播出去、与世界共享,让世界逐渐相信并接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样有利于中国 “软实力”的稳步提升,最终促使周边和平“软环境”的形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中国一贯提倡的“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主张,一定能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外贸摩擦力、缓解国际环境压力、增强和平力量的崛起、消弭“中国威胁论”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和丰厚的精神武库。

  我们需要向世界积极推广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将具有中华文化魅力的生存理念深入世界民心。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一篇文章指出:“要努力打造‘文化中国’的形象,以消除‘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等反华宣传的影响”。因为被世界认同的关键恰恰是文化,文化可以帮助中国来说服世界,告诉人们中国是和谐的、内敛的、非侵略性的、主张和平共处的文化。“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中国人也不是霸权主义者,中国文化也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一种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深的博爱文化。”(按: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大国形象与中国文化输出)

  “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同样和平的世界环境,需要广交朋友,需要塑造温和、理性大国的形象。”(按:2005年8月7日《联合早报》作者:韩咏红)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该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自古就有一种和谐的精神,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体现;中华文化还有一种“合和“的精神,讲求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和文化的精神,一旦在世界上广泛的传播开来,将能够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

  人类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和谐世界需要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文明多样性有着等号关系,强调文化多样性旨在呼吁文明多样性。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中华文化的复兴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时代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用中华文化作为软实力在世界推广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改变世界意识形态秩序。在世界上不能仅有西方的意识形态,应该有另外一种意识形态与之抗衡,运用这种软实力让世人知道世界上除了基督教文明,还有儒教文明。在全球化浪潮汹涌之际,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定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新贡献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谐共处,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按:2007年4月20日《光明日报》)

  在坚持文明多样性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普世性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将文化作为中国崛起的坚实基础。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是建构和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2004 年第6 期《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门洪华)我们需要借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举世瞩目的极佳机会,重建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将具有5000年文明传统、又经过现代转换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挑战和机遇。

  4、 对国际上所了解的“中华文化”以正视听

  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模式的劣势且有被日益同化的危险,主要的文化产品——精英层次的教育、学术,大众层次的电影、电视、唱片、网络游戏、时尚、书刊等文化产业,日益西方化,很多正被操控于西方跨国企业机制中,中国文化人只能刻意模仿西方文化产品并削足适履地迎合西方受众的趣味,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被无形消解为“地方性的奇观”、“正在消逝的东方奇景”或“古玩”、“杂耍”,中国文化被降格、扭曲、肢解并同化,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由于中国文化对等地位的消失而不具有影响力。

  检讨起来,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各种项目,迫于学识水平和管理机制,仅能把紫禁城、长城等文化符号简单地附加拼贴在一个展览、演出或研讨交流的外包装上,常常忽略了这些符号蕴含的丰富深沉的文化内容,所以很难形成长久不衰的文化品牌。大多尚停留于衣食住行等“风俗旅游”的水平,与中国日益上升的全球地位完全不匹配。

  “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极不对称…….使得当代西方对中国文化所知甚少,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是‘风水’、‘易经’、‘ 八卦’、‘ 菜谱’,当然还有一些有关形形色色的不准确,甚至是歪曲我们中国现实的图书,很少有真正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和以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出版的介绍当今中国的图书。”(按:王有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在一篇题为《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交流,是思想文化交流,可分为三个层面: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实用文化。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只有思想哲学层面的交流才能深入到文明的内部神经。很长时间内,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器物类工艺层面的“中国形象”:茶、瓷器、丝织品、工艺品(漆器、玉器、景泰蓝)、建筑园林(17、18世纪),而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尤其是20世纪和当代文化理解相当缺乏。明清文化输出的大多是过分精致的器物:鼻烟壶、蛐蛐罐、景泰蓝等,显示出中国文明气象的日渐收缩——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朴拙自然、商周青铜器的雄浑大度演变到明清瓷器的小巧精致。这一现状提醒我们应该注重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输出!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一些人(不管他是哪个民族的)就转而攻击中国的文化!从贬低四大发明到侮辱中国的文化宗师,从诋毁中国的民间艺术到对体现中国文化之神髓的中医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毁灭!”(按:2006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吴文新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动了谁的奶酪)甚至还有不断宣扬“中国古代无科学”言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应当不断弱化,甚至鼓吹民族国家的消亡趋势,认同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论坛有一篇题为“美国:摧毁中华文化的十项措施和成果评估”网文流传很广,引起巨大反响。据称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核心内容为“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推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着力在文化上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摧毁所谓的中华文化。” “六.让他们鄙视并攻击他们的先哲。必须从根本上使他们失去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使他们对自己的祖先产生怀疑、厌恶直至憎恨。”“十.让他们的人才为我们所利用。要创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他们的人才,成为我们的人才。挖空他们民族赖以发展的人才基础,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使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感到厌恶和没有希望,美国就是天堂。”

  于是,在2006年沸沸扬扬地与张功耀一起征集“告别中医中药”大型网上签名的美国医学博士王澄(毕业于中国新疆医学院、现在纽约开设3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康复医疗诊所)就会有这样的名言:“今天,照亮人类世界的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美国。”

  美国博士、美籍华人方舟子,以爱国人士自居,大放厥词,企图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易经、中医与风水”等方面。“中药不是建立在科学,而是建立在玄学、巫术和传闻的基础之上” 、“张仲景作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任何一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经络根本不存在” 。“其实风水中即使暗含某些合理因素也非常少”。

  新西兰博士、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中医药称不上是一门科学”“中医连“伪科学”都不够格”“ 西方医学没有问题” 、“ 中医改良是一条死路;中医必然走向衰落”、“ 废除阴历”、“在世界现行诸多的历法体系中,阴历也许还是一种最不合理的阴阳合历” “通过《祭轩辕黄帝文》文章借黄帝之灵来‘废除孙子兵法’”

  生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 :“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事实已经作了回答——西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在整体上比西医落后”“ 周易是伪科学”

  山西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和基督教研究教授安希孟:“方块象形汉字是中国文化僵死停滞的最有力证据”、 “ 汉字(象形文字)结构过于精细,用法过于烦琐,格式过于死板,不能适应商业贸易所需要的简单、迅速、准确和明晰的交流,而西方人的文字却从整体上比较方便” “欧洲西方的语言由于句子结构的简洁和明晰,很早就给精神倾注了一种精确性”、“ 英语国家的文化将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英语可以推动全球化生活方式,因为语言是促进同一化的主要因素,是传播文化的工具。”。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提出废除龙作为中国形象。“之所以提出废除龙作为中国形象,是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笔墨等于零”、“传统国画的笔墨一直讲究烟雾朦朦、须臾缥缈” “笔墨僵化了,成为一个程式的东西”、“中国的水墨画不适合画美国风景”

  ………

  “文化兴国” 这几年面对不断涌起的这些新思维新观点,一些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人士迎合西方思维,对中华文化存在强烈的偏见,在公开场合毫无科学根据、不负责任的诋毁中国文化,不断扼杀中华文化。“那些攻击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情绪激昂地强调:不打倒国人心中的这些落后思想,国家就没有前途。”(按:中国青年报 作者: 雪峰)在一次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国际华夏周易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夏易学文化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本凡发表《高举胡锦涛思想旗帜 振兴东方文化》主题发言愤慨尖锐地指出:“有一大批具有影响的所谓“院士”,还有一些所谓“反伪科学”的斗士…….开始轻视本土文化与本土文明,崇洋媚外……这是以英美为首的西方盟国集团在中国的代理人对中华文化长期扼杀策略的具体表现,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对中国的……文化入侵、文化殖民这个至今尚未完成的西方霸权主义使命!其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扼杀中华的崛起!”

  一个世界大国,必定是一个文化大国。一个文化大国,必定有着自己的本民族的意识形态。中华民族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朴实无华、源源流长的5000多年中华文化,这种文化以儒教为内核,以法家为载体,以天人合一为法则,以融合共存为传统的民族价值观和和平发展观为体现,这种先进的民族文化积淀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有极强的渗透力、融合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认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按:2006年03月14日《文汇报》:民族的振兴需要文化的振兴)


1 2 3 4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中国营销走出去,为时尚早 (2006-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哥德堡号与国家营销 (2006-08-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明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