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三国形盛,学知人用人(四)
7 上页:第 1 页 孙权用人之时固然善于授权,然而他却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每当用人之际,唯恐施恩不厚,荣宠已极;而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国无外忧之时,他对于贤臣的劝谏则不大听得进去。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第四任大都督,对孙权的三分天下可谓有韩信、乐毅之功。陆逊不仅富有军事谋略,对政事也每有真知灼见。其时孙权既立孫和为太子,又宠爱鲁王孙霸,致使两宫并立,朝臣各有依附,彼此不和。陆逊以国家为重,上书孙权,力荐保安太子,黜降鲁王 。而孙权反疑心陆逊离间骨肉,遂将陆逊的亲近左右放逐的放逐,下狱的下狱,致使陆逊这样一位大功臣“愤贲而卒”。后来,陆逊的兒子陆抗颇有政绩,孙权视其为可用之才,就又哭着对陆抗说,以前听信谗言误会了陆逊,要陆抗将他以前责问陆逊的诏旨全部烧掉。 读书至此,不禁深喟帝王御人之术,也不禁想到诸葛亮对孙权的评价:“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贤乃一时之贤,尽乃一世之尽;诸葛亮观人,可谓入木三分。 在那个君择臣,臣也择君的乱世,诸葛亮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刘备呢?在此,笔者不敢苟同裴松之所说:诸葛亮选择刘备乃是“义不背本 ”,也不认为诸葛亮辅佐刘备是一心一意为了匡复汉室江山。(如果刘备不姓“刘”,不是汉室皇叔,诸葛亮就会另找一位姓刘的庸才辅佐不成?如果刘备真的不姓刘,只怕诸葛亮也要改弦易辙,闭口不提匡复汉室,而要义正词严地宣称“天下有德者居之”了。) 刘备赢得诸葛亮的真心辅佐,无疑是靠其人格的力量。对当时普天下的群雄诸侯,高卧隆中,心怀天下的诸葛亮必然都有过考察评价,其最后出山辅佐刘备,固然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最重要的还是由于诸葛亮志向高远,欲仿效伊吕、周公,但求造福黎民,不求闻达诸侯;因此必要辅佐一位仁君明主,以求能尽展所才。刘备当时虽然屡战屡败,但其“信义著于四海 ”,草庐一席谈话,更觉君臣意气相投,脾性相合,“遂许先帝以驰驱 ”。归根结底在于刘备“宽仁有度 ”,能“尽”诸葛亮之才。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