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三国形盛,学知人用人(五)
7 上页:第 1 页 信然诺与平赏罚是分不开的。赏罚公平,主将才能有威信。蜀平之后,晋文帝司马炎问蜀汉降臣樊建,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樊建回答说:“(诸葛亮) 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做了十一年的丞相,手握生杀大权,赏罚出于一心,他究竟是怎样做到持身以正,不偏不倚的呢?听其言,观其行,不妨从他的著作论说和政例上进行观摩和学习。 诸葛亮在所著的《便宜十六策-赏罚篇》中说:“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简而言之,一碗水要端平。陈寿评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陈寿本人与诸葛亮也有介蒂,他的这一评语应是极为中肯。但他只讲到了“个人的亲仇”这一层,诸葛亮执行法令,处置赏罚,不仅不避个人亲仇,也不顾及其他任何因公因私的借口。 以诸葛亮斩马谡为例。今人看来,诸葛亮不应该斩马谡有二:于私,平素诸葛亮非常器重马谡,“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于公,马谡熟读兵书战策,每有良谋美计,是个人才。当时蒋琬就曾为马谡被斩一事不解,而对诸葛亮说平定天下正需要这样的智谋之士,因一次失误而杀了他,岂不是使亲者痛,仇者快?而诸葛亮却流泪回答道:“孙武之所以能制胜于天下,乃是由于他用法严明。” 言下之意,无论是出于私意还是马谡个人的才干,都无法使他免罪;法令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为有才者废。诸葛亮不但斩了马谡,也深究自己无知人之明,乃至用人不当,误了国事,上表罪己,自贬三级。 试想如果马谡在曹操手下,犯了“失街亭”之类的过错也许就能免于一死吧。曹操并不吝于赏赐,但善于以“怀惭术” 驭人,对臣属的过失总是网开一面,更惶论有才之士了。曹操对沙场“败军之将”,从不施以重罚,总是轻轻一句“胜负乃兵家常事耳” ,揭过不提。捉到了背叛过他的魏种也不杀,“唯其才耳” 。以马谡之才,曹操应能爱惜而不会正以军法 。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