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深度分销的误区
7 上页:第 1 页 “深度”的实质是理念——走出深度分销的误区 深度分销到底是方法还是理念? 最近我常常在讲这么一句话:深度分销害了一大批厂家和经销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也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如此!害在哪里呢?害在盈利能力的丧失!正如A企业的渠道变革一样,现实中不少企业的深度分销,其实是以丧失盈利能力的代价来实现所谓的网络精耕的!试问,失去了盈利能力的企业还有什么必要去做深度分销呢?又有几家企业能够承受这种巨大的代价呢? 中国的企业常常犯“刻舟求剑”的错误,他们的眼球很容易去关注一些焦点,比如娃哈哈经年打造的“二级联销体”、康师傅全力推行的“通路精耕”、丝宝独创的终端管理、雅客V9的异军突起、王老吉的快速窜红等,于是,就仿佛从这些领导企业身上看到了自己崛起的希望,纷纷群起而效仿,可事实上,有几家企业重复了他们的成功呢?人们总是放大成功的表象,却忽视了事物的本质。我们能够说出几家通过实施深度分销模式而带来成功的企业呢?康师傅?丝宝?乐百氏?伊利?TCL?三得利?旺旺?还有谁……?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们能够数得出多少家依靠深度分销模式而成功的呢?为什么一度在深度分销热炒之时,又掀起“渠道瘦身”的波澜呢?为什么在深度分销这种概念和做法已经存在了7、8年的情况下,我们还在争论深度分销应该如何做呢? 笔者在2003年初的一篇文章《深度分销究竟该多深》中已经提到,很多企业谈深度分销基本上脱不开“自建网络”、“直控终端”、“削减层次”等几种说法,但事实上,掌控终端不等于拥有终端,深度分销该多深必须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边际效应最大化的要求、资源利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有效管理的程度等四个方面来考虑,现在看来,能够理解这四个方面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 深度分销的误区到底在哪里?其实,这个误区就是大家把一种理念直接当成了方法,尤其是一种僵化的方法,动辄就是租借办公场地和仓库、招聘业务人员、购买送货车辆、增加经销商数量、将经销商变为分销商、同时再直接向一批二批商和零售终端铺货、自己掌握一批客户等等,事实上只有自讨苦吃!娃哈哈实施“二级联销体”,用6000多名销售人员支撑了近120亿元的销售规模,而康师傅则通过“通路精耕”,用20000多人达成了100多亿元的销售业绩,那么我们能否说只有康师傅才是深度分销而娃哈哈不是呢?还有谁能够像娃哈哈一样,成为几乎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可能买过的产品?但是娃哈哈并没有实施所谓的深度分销模式,那么他广布中国大地的产品能否说已经做到了深度分销呢?很明显,深度分销实质上就只是一种理念或思想而已,本来它的出现确实可以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意识上的突破,但是当所有的企业都嚷着“自建网络”、“直控终端”、“削减层次”时,我们发现,深度分销已经“异化”成一种方法了,自然,绝大多数企业的实践根本不可能重复一些领导企业的成功之路! A企业为什么在实施深度分销后,利润率反而下降了45%?A企业所实施的深度分销,就是仿效少数大企业所采用的自建网络、掌控终端,将经销商和批发商改变成单纯的物流配送商,渠道的维护全部由企业自己的销售队伍来完成,可是这样一来,虽然经销商和批发商获得的价差空间小了,但是也给A企业带来了庞大的固定费用,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一支庞大销售队伍的机会成本,因此,尽管A企业的渠道建设确实有了较大起色,但却失去了最核心的盈利能力!于是,A企业发现,如果还要继续这样做下去的话,它已经无法支撑这样一支销售队伍了,人员的增加与费用的增加是正比,但与销售额及利润额的增加一定不会成正比,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产生的作用。A企业原本意图通过渠道变革来改善终端表现不佳的局面,但是却陷入了深度分销的误区,只有及时跳出这个误区,A企业才有可能真正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