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达直面三大挑战 7 上页:第 1 页 11月7日,在邓凯达向林树森承诺向广州输入数码影像技术一周后,柯达在广州的第一家数码冲印店开业。由此,不能不看出柯达的苦心。下半年以来,柯达高层频频来华,实质就是为“98协议”后可能出现的变局做铺垫,关键一环就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富士能够突破柯达壁垒的环节也在此。还有一个需要柯达考虑的环节是“98协议”出台时,中国政府对于国有企业被外资控股、收购,还没有明确认可的政策,所以柯达当时几乎是超前享受了特定的政策待遇;但2001年下半年,这个政策终于明确了,这意味着任何外资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包括富士!柯达的心态无法轻松:一个不用前期做出巨大投资的富士,会不会摇身一变就变成“中国企业”?在将中国作为柯达的“第一大市场”期望后,“中国市场的下一场战争”将会怎样?这是对邓凯达的第二大挑战! 当然,邓凯达不能身陷中国。在全球,在影像业从胶卷转向数码影像的定局中,一度引领潮流的柯达显然被动:在数码市场上,日本“军团”势力强大,2000年在美国家门口,数码相机的第一是索尼而不是柯达;柯达的老对手富士在数码相机领域也占全球市场的20%,排名世界第三;2000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但柯达数码业务收入却与1999年基本持平,只能居于对手之下……而数码的潮流甚至让IT巨头和家电巨头正在朝着一个融合PC、家电等的数字未来推进,此时连全球芯片巨人英特尔都不能置身于外;邓凯达当然明白柯达董事会让他取代裴学得的意图,所以在“以变应变”的演讲中,他指出:在柯达,变革已成为第一位的当务之急。这有些当年杰克·韦尔奇改变通用电气时的语气。但柯达化学成像的摊子太大了,传统太深了,在中国就有12亿美元的投入,邓凯达不能不寻找平衡前进的道路,在140亿美元的销售份额中寻求一个兼顾的比例。但他也为2005年的柯达设置了45%这样的数码影像收入底线。显然,柯达面临的变局是巨大的,这近似在8年前由郭士纳拉开的IBM等IT巨头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这是对邓凯达的第三个挑战! 就这样,身负三大挑战的邓凯达又旋风式来到中国。这里有着柯达难以割舍的利益和期望。我们可以将邓的心态,视为一个在WTO关口,一个在中国做出巨额投资的跨国公司对中国典型的心态: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一些确定的联系,调试钟摆跟上中国的变局。在北京嘉里中心和广州白天鹅宾馆,邓凯达两次接受本刊专访。 第 1 2 3 4 5 6 7 页 下页:“柯达模式”20年不变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