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前的品牌建设遐想 7 上页:第 1 页 相比之下,近些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在我国企业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将推动企业或产品品牌化作为企业头等大事的努力下,相继涌现出的海尔、春兰、TCL、创维等家电品牌;雅戈尔、杉杉、鄂尔多斯等服装品牌;联想、SOHU、SINA等IT品牌;还有青岛啤酒、茅台白酒等品牌,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国际化程度不够,势头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单从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可得到证明:比如,被朱总理称为真正国际品牌的青岛啤酒如今在国外主销的美国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也才不足1%;而自称势头正健的海尔也才只在美国的小容量的电冰箱市场占到20%(实际小容量电冰箱在美国总的市场就非常的小)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品牌建设距离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话说回来,差距如此之大又如何敢称走向世界品牌的颠峰呢。我想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是我国整体国力正处在强劲上升阶段,这是有目共睹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0年我国的GDP首次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7位经济大国,而且在增长率上继续保持了7%的绝对高值。据世界银行预测:长此以往,二十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二是中国入世在即,市场经济的环境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品牌建设。根据目前的形势,我国在下半年将肯定入世,到那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无门槛或低门槛的进入中国市场,冲击我们旧有的“游戏规则”,增加品牌间的竞争程度,而这种 “与狼共舞”的结果定会使落后者知耻而进,整体推动市场上各国产品牌的提升。我们知道,中国家电业目前之所以强势品牌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胜过个别国际著名品牌,原因就是家电业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第三是我们有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家正为之奋斗着。象国家重点支持进入世界500强的6个企业中的海尔,尽管褒贬不一,但其CEO在企业品牌化和国际化上的胆识、谋略,和所倾注的精力都堪称业内第一。从96年提出“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和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的战略思想,到2000年海外销售近50亿元,无不证明着中国品牌不甘落后的决心和信心。前文提到的青岛啤酒公司,在几轮兼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后,同样提出了提升美国市场占有率的宏伟计划。第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植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以人(消费者和员工)为核心主体的管理和市场角逐中,取得决胜的先机。比如,在作为衡量一个品牌是否强势品牌的重要标准——促进销售的能力上,我国企业的想象力就远超过欧美等品牌强国。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