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市场上没有绝对的好桶 7 上页:用“残桶”装水(2) 当然,提高整体营销能力,令企业成为市场上一只“好桶”的观念,从概念上无可厚非。企业的残缺之处确实影响了企业赢利的承载能力,“修补残桶”在所难免;再说,毕竟企业不是为一个短期的目标而存在的,长远的发展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立足于市场变化而进行自我改造。 然而,这种修补和改造并非一般人所说的那样简单,也绝非是可以通过一个策划“大师”对企业几个月的介入就可以完成的。 其一、每一个企业所处的地域背景、文化背景、成立及发展历史背景、面临的行业和市场特征、可延续利用的资源等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生存的问题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对企业的透彻了解,以策划人较短的介入周期,即使系统性地做过企业及市场调查,也根本不可能详细掌握企业的全局。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以策划人主观的看法为企业进行整体改造,“误人子弟”便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其二、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比策划人更了解自己的企业,对企业的问题看得较为透彻。之所以有些问题无法短期内解决,主要是考虑对企业其他利益的影响。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单纯存在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考虑权衡整体利益,难免会“满盘皆输”。难怪一位企业的老总说:“你们策划人似乎只会提问题,你们提到的问题我早就知道了。但即使你们坐在我的位置上,也未必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还是不了解我们企业的情况……” 其三、市场上没有绝对的好桶,即使国外大型的知名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也难免会有种种弊端。“木桶”理论要求企业成为绝对意义上的“好桶”,这只会将经营者引入完美主义的极端,形成企业的“务虚”行为。 其四、企业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改造。策划人不应寄希望于短期内为企业完成彻底“蜕变”的整体改造,也不应该为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以种种莫名高深的理论和名词为“幌子”,困扰企业经营者的思维。 毕竟,务实才是策划人的根本。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1年第1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