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科龙有文化?

科龙有文化?


《智囊》, 2002-07-03, 作者: 逸轩, 访问人数: 3020


7 上页:面红耳赤的“主义”

文化、品牌、金钱

  科龙主抓企业文化的组织建制是一个科,成立于1998年元月。人员在8人以内。先后隶属于行政部、人力资源部和总裁办,并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因为1997年底潘宁在一次党员骨干大会上提出要搞企业文化。当时企业内部没有几个人接触过系统的企业文化,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架子先搭起来,于是就有了由原宣传科人马搭建的企业文化科。企业文化科最初的职能是什么呢?似乎并不不明确:“推进科龙企业文化建设”,至于怎么着手建设,分几步走,大家都缺少概念。于是,企业文化科的工作就带有很强的摸索(探索)性质。 

  企业文化初期是做一些宣传发动工作,包括培训教育,效果是不错的。员工们开始对企业文化有了感性认识。但是请了顾问公司后,无形中给科龙文化做了一个假设,那就是:科龙以往没(深度)文化,科龙人需要大力灌输基本企业文化知识。虽然科龙人口头上并不这么说,但行动上接二连三地发动、造势却表达了这种声音。如今回过头来看,这种假设显然是错误的。顾问公司对企业历史上已形成的优秀文化撇在一边,而试图建构一个全新的上层建设体系,所以,就出现了《文化纲领》对战略、组织秩序等都有所涉猎,摊子铺得很宽,搭起“一张皮”之后,具体用什么骨肉支撑,始终没底。整个纲领从头至尾,通篇都是理念,就是找不到操作上的引导,也拿不出实质性的东西。譬如,“完美理念”中很多条款是人力资源导向的,但是怎么样让人力资源制度的建立遵循这些导向,如果违背了该怎么样,由谁去督导执行,企业文化科并没有被赋予相应的权力、权威。所以,曾有一段时间,科龙的文化理念只能让大大小小的活动去支撑。就好比一个河道里的水,大的波浪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平静的潜流。文化活动好比大波浪,日常管理才是真正的小潜流,只有潜流对河床认可,才可能顽强地、坚韧地把水流带到大海。 

  过去科龙企业文化科的职能大致如下:导入文化观念,制作文化理念,进行文化活动策划,搞企业内部宣传(报纸、墙报、标语),VI制作等等。可以说管了很多琐碎的事,而真正研究企业职能需求与文化接口方向的,反而严重缺乏。纲领里第一条就说了“文化为经营服务”,但是怎么服务呢?没有下文。 

  分清紧急的事与重要的事,永远是埋头做事的首要前提。一个开着自己小车上班参加经营班子会议的高级干部,如果路上车胎扎破,补胎当然是紧要的事,但如果他守着车等补好胎再去开会,这样行吗? 

  企业文化建设同样要分清重要的事和紧要的事。同样要认识到自己的能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否则, 就算什么都做,也可能处处不讨好。 

  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建立文化品牌。这个品牌相对独立,但又完全建构在对企业各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提炼、整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内部活动只是过程,外向传播才是目的。可是品牌怎么建立呢?笔者以为: 

  第一, 必须形成清晰理念。即对企业的价值观、战略规划、人才观、质量观、市场竞争观等都有明确表述,并形成一个务实、充满个性、比较前卫的理念系统,建立详细的企业历史文献、英雄典故和事件的综合档案,象精通十八般武艺一样,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条分缕析,游刃有余,充分展示企业领导对企业的全方位驾驭能力。 

  第二,狠抓集团形象宣传。目前科龙的对外公关宣传,似乎“沦落”为单项营销宣传。“见碟摆碟,有碗放碗”,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数时间都只局限于一事一议一通报,做出的零星新闻虽然总量可观,但彼此孤立,资源割裂,一看就知道缺乏整体策划和长远考虑。企业文化科可以逐步在外向宣传系统化方面下些功夫。至于传播通道或网络的建立,在现代“交易”社会也并非难事。 

  此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能才是抓内部管理。如通过内部网络的建设,沟通渠道的扁平化管理,抓好内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提供给领导决策;组织策划相关文化活动,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舆论导向的把握方面,内部刊物应勇于创新,加强策划,担负起更多的监督作用,造成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使得流程管理和制度管理本身更加完善。把《科龙人》办得与企业地位更相称,作为科龙文化品牌的窗口直接向外展示。 

  笔者对科龙给予了足够的热心和关注,当然提出意见和批评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现在的科龙能够尽快地走出低谷,补充变革损失的元气,重新树起一面旗帜。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1年第二期

1 2 3 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谁在给科龙制造机会? (2002-07-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科龙一搏 (2002-03-08, 《中外管理》2002年第三期,作者:邓羊格)
*科龙病了吗? (2001-11-27, 《中外管理》,作者:思一)
*诚信打造“科龙”品牌竞争力 (2001-09-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雪柯)
*科龙,要告诉消费者华宝是你的兄弟吗? (2001-05-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翁向东)
*家电巨头科龙电器主业预亏 (2001-03-01,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二期)
*科龙:营销整合势在必行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
*整合营销传播:科龙的实践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向华)
*科龙公司人事调整组织转型 (2000-07-13,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五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