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海尔革命 7 上页:商流:拆掉与市场之间的墙 张瑞敏对海尔流程再造的基础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流程再造先要再造人。在我们内部,企业的流程再造关键是观念的再造,所以流程再造的基础首先是海尔文化。另外一基础是OEC(日清管理法)。” 那么,什么是海尔文化?是“海尔员工的画与话”?是写进哈佛MBA案例的“休克鱼疗法”?还是张瑞敏的洛桑讲课?也许这些都不能称为海尔文化,只是海尔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象。 海尔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确切地是海尔人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观。 许多人欣赏张瑞敏的《海尔是海》,之所以欣赏,那是因为多半是从文学角度上的一种审美,而并不能完全领悟它的真髓。 理解了海尔文化,也就理解了海尔为什么要流程再造,以及流程再造为了什么。 采访的这几天,广泛接触了海尔中层骨干。当记者问到他们在海尔工作的感受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做企业,而是做事业。” “事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少听到的一个词汇。记者不免有些感慨,有点悲哀。 人的观念的转变应该说是很难的。这不仅是个人的态度、认识因素,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尽管,海尔文化本身就是一块很不错的土壤,但张瑞敏还是觉得应该也给干部、员工们一个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时间。 所以从2000年10月起,每个周末就成了海尔中、高级管理人员雷打不动的培训课时间(并成为一项制度,至今延续)。老师是张瑞敏和集团总裁杨绵绵,上课的内容就是分析、解决各个事业部本周里的出现的问题。张瑞敏通常也会利用这个时间提出推进流程再造的阶段性指导思想,并与他的精英们一起互动讨论。而会后,培训的课题自然就成了这些管理人员下周的作业,将精神传达给他们的下级,以便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2001年3月,在市场链框架搭建基本成型的基础上,海尔又在全集团范围内大力推广人力资源改革方案。目的是使全集团的每个职工人人都成为经营者,人人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SBU(策略事业单位)。 凡是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企业,一般都有好几种名目和内容不同的财务报表。海尔推进的人力资源改革就用一张《SBU经营效果兑现表》来替代了所有的财务报表,每人都有。 张永劭,海尔物流推进本部的钢板采购经理,翻开他6月28日《SBU经营效果兑现表》,可以看到他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效果以及个人兑现等项目一目了然,特别是成本及费用列得极为详细,包括港杂费、保险费、仓储费、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利息费等16个项。 张永劭介绍道:“别看这张小小的兑现表,它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譬如钢板刚进港了,我得赶紧联系拉货,因为晚拉一天就多一天港口费用。拉进物流中心我又得赶紧发出去,晚发一天,就要多交一天的仓储费,这都是要我自己来付的。就是生产出产品了,出了质量问题是钢板的错,我也要承担材料质量责任。”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品可以有很多种,面对市场也可以有许多条线,但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对准市场做不到。可是在海尔,“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能创造有价值定单”,并非只是一个口号。 在海尔集团总部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日本公司的客商来海尔谈判,他们考察了车间、物流、也去了研发,可回到会议室谈来谈去,就是拿不定主意。这时,这家商社的社长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说休息5分钟,就去了卫生间。等他回来二话不说就签了合约。 后来,海尔的谈判人员才知道,这位社长是去海尔的卫生间“检查卫生”去了,他去摸了摸让人最容易忽视的灯泡是否干净。或许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海尔连卫生间的清洁都能够做得很好,那么这个企业的产品也一定信得过。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海尔还有很多。 张瑞敏说:“在海尔,人人都可以通过创新成为SBU。这是我们一种长期努力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强。大是规模,强是效率,而且效率是每个人的效率。如果有了每个人的效率,就会有每个人自身价值在企业的体现,也就有了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尔的这场革命才刚刚开始,等待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新再创新,加速再加速。只有这样,海尔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高。 因为,世界是不停变化的。 革命尚未成功,海尔仍需努力!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2年第九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