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中的迷失--彩电行业全情扫描 7 上页:生产厂商的选择(1) 欲罢不能的等离子电视 背投电视先发优势已被长虹占有,以TCL有代表的厂商干脆选择了更为高端的产品----等离子电视。 9月27日上午,TCL集团在京召开等离子电视产业战略发布会,发布了该集团未来三年等离子电视产业战略规划。在2005年之前,TCL将投入3-5亿元人民币用于等离子电视的开发与生产,建设至少三条生产线,实现年产30万台整机和30万套部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30%,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10%,进入全球产销量前五位,实现年产值60-80亿元。 同天下午,黄宏生亲率创维在京促销第三代的42寸等离子电视。创维在电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台等离子的国产化程度超过50%。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天,国家信息产业部在京组织了“中国等离子彩电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等离子彩电在国内一时风光无限时尚非常,好似中国的消费者一夜之间就能享受高科技产品了。 但相对照的是知名媒体发布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等离子市场总销售约1万台,其中光是松下一家的市场份额就接近50%。一些专家认为,即使今明两年这个市场获得成倍增长,也不足以支持国内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截至目前,掌握等离子彩电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有松下、LG、三星、先锋、NEC、富士通6家企业,中国企业根本就没有掌握等离子的关键技术,因此也没有进行生产,只是套装整机,更不具备大规模降低成本与价格的可能。即使今后,在中国生产的等离子彩电短期内也没有大幅降价的可能。等离子彩电要在未来的5年之后才开始进入普及阶段。投资一条等离子屏幕生产线需1亿美元,年产量要达到5万到10万台才有利润。且不说目前中国的彩电企业很难有这个投资实力,就是有,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也是个大问题。日本企业的成品率10年前开始时只有30%,然后才逐步上升。国内缺乏成熟的技术和工人,大大局限了其成品率的提高,成本将长期居高不下。如何渡过漫漫的学习曲线是国内厂商进军等离子市场的最大问题,这可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解决的。 等离子生产的规模化在技术层面还没成熟,但国内厂商如此热炒这一对自已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太大价值的概念?国内厂商的心态值得玩味。 釜底抽薪的正投电视 日本三洋在今年一月份宣布推出专对背投电视而来的正投电视。但随着背投电视技术的提升和完善,正投电视相对优势已不是很明显,事实上它的面世也没能对如日中天的背投电视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 沉默的发言 当国内厂商都在声嘶力竭叫卖着自己的技术优势时,拥有等离子最核心技术的松下、LG、三星、先锋、NEC、富士通,却隐身在外,信奉沉默是金。国际品牌的整机产品从来就没有过多地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来,国内的整机产品市场竞争人见人怕,乱棒打死拳师也打死自己的情况不胜枚举。 需要关注的是现在有一种迹象:在高端彩电的核心技术上,国际品牌趋于联合走来,统一输出标准和技术。富士通和日立已经合并等离子部门,松下拟合并液晶和显像管业务,到现在还在以核心技术是分散的来安慰自己的国内厂商将会感觉越来越艰难。 异音:国外巨头反扑传统市场 今年10月10号,飞利浦在北京推出“逐点晶晰”系列彩电。该产品系列基于现在已为国内厂商所不屑的传统的显像管技术(CRT)之上,主要是由原来的逐行扫描技术升级到逐点扫描,从清晰效果上和等离子的相差无几,但价格上却实在了很多。该系列产品中29寸的售价为9800元,30寸的为13000元,而大小及效果类似的等离子彩电却要卖两到三万! 飞利浦公司逆风飞扬很让人吃惊,但公司新闻发言人却显得信心百倍,他们的决策依据的是市场中的数据:43%的消费者认为清晰度高,画质良好是他们购买彩电产品首要考虑的因素。而由于高清晰液晶、等离子和背投为主的高端市场中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份额不到2%,而目前国内的购买力相对还是偏低,像等离子彩电类的产品在未来5年内很难进入普及阶段。注重实际利益的国外生产厂商当然选择重回曾被噎得够呛的传统普通电视市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日前警告国内家电企业:家电行业外资巨头已经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整合,下一步就要大打商战。国外厂商已经逐渐克服初入中国的“水土不服”,慢慢适应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号准了中国消费者的脉。国内厂商面临的竞争将是全方位高强度的。 无独有偶,在国庆期间,索尼公司也向市场推出了25800元的纯平38寸贵翔彩电,和飞利浦公司推出的“逐点晶晰”系列同一档次。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