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整合中国燃气热水器行业? 7 上页:行业发展:几多欢乐几多愁 一个行业发展的成熟度不仅取决于产品和技术,还体现在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相对集中化。 从当初毫无安全保障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到基本有安全保障的烟道式、强排式燃气热水器,最后到研制出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并达到国际公认安全标准的强制平衡式燃气热水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燃气热水器行业在技术方面已经日渐成熟。从产品方面来看,从当初笨拙、单调的设计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超薄蓝屏、数码屏显等,并朝着简约化、数码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可以说,燃气热水器行业就行业内在特性已基本成熟。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燃气热水器行业分散,缺少强势品牌,大多数为杂牌小厂,区域品牌的厂家居多(目前年产量达到100万台的厂家只有万和、万家乐两家,规模小是燃气热水器行业整体实力偏弱的重要原因);产业集中度不够,前三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共还不足40%,其中知名品牌万和、万家乐各自的市场份额还在17%以内。相比起风头正劲的电热水器和逐渐崛起的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这位昔日的“大哥”亟待“重振河山”,面对如此低迷的格局,燃气热水器行业呼唤强势品牌的出现,以整合行业现状,规范市场。 与此同时的是,国家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规范竞争秩序,积极发挥政策导向的职能。2002年9月,燃气热水器行业内评选出七大“中国名牌产品”:万和、万家乐、华帝、海尔、前锋、樱花、樱雪,希望通过名牌的塑造使行业走上复兴之路。 其实,早在1999年就出现了燃气热水器行业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整合。那时出于安全考虑,强制性淘汰直排式产品,燃气热水器行业面临大转型、大调整状态,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之下,这场“禁直推强”的行动一定程度上整肃了杂乱无章生产秩序和竞争状态。但由于直排退市所造成的产品空档及市场空档在燃气热水器行业内未能及时填补,使得电热水器得以“疯狂”增长,这也说明市场有着内在的运行规律,它必须靠市场自身去解决。 进入2002年后,大家电品牌纷纷转战小家电市场,而此时已加入WTO的中国市场也进一步开放,外资品牌挟品牌、资金实力强势介入中国,在燃气热水器行业中,博世独资、松下增兵、林内扩能……这一切都只为趁行业大局未定之前先捞金收银一把,并伺机坐上行业“金蛟椅”。 在这新一轮的行业整合竞争中,万和、万家乐表现最为积极。作为行业的领头雁,两者自然不希望自己成为“末路英雄”,今年4月底,万家乐降下尊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创业十五年来的首次降价,降幅高达40%,并对外宣称实行“三新”机制:即新产品、新机制、新价格,这对当时负债累累、沦为ST的万家乐而言,颇有一点“破釜沉舟”的悲壮之气。 而民营企业出身的万和更表现出急于一统江湖的气势,5月底宣称发动“六月革命”,要对国内杂牌市场进行整合,产品大幅降价(在万家乐降价40%的基础之上再降价30%);9月底再次宣称发动“十月革命”,以低于洋品牌30%—50%的价格突入市场,欲在全国范围内与洋品牌角力。从5月底至11月底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万和的“革命行动”被各大媒体纷纷给予了全面的跟踪报道,业已成为燃气热水器界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多少给低迷的市场带来些许活性。 “两万”的整合竞争行动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以利润换市场”的策略,但市场占有率是否真如“两万”所愿呢?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自5月份开始的“两万”斗法,引起了整个热水器行业前所未有的价格战,热水器价格一路下跌,价格战的结果是,市场上难见杂牌产品这一现实。然而由“两万”首先挑起的热水器行业整合行动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化,参战者既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老牌企业,也不乏近年来刚刚崛起的国内新秀。而价格战的旁观者美国伊莱克斯、德国博世、日本神菱和松下等一批外国家电企业,以及长青、海尔、康佳等国内企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机会来临,纷纷发动收购攻势,出巨资吞并在价格战中遭受重创的国内热水器企业,他们在广州、湖南等地得手后,又转战新疆、东北等地。 “两万”是否能够完成统一大业还难以定论,而新兴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强力介入坐收“渔翁之利”更令市场充满变数。扑朔迷离,波云诡谲,行业整合“问谁又能做到”? 第 1 2 3 4 页 下页:突围之术:寻找“倚天之剑” 8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