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服装业的思考 中国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是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可能成为一个“经济乒乓球”,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一下中国服装业,很有必要。 中国服装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四大特点: 1.大而不强。 “大”是指量大。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中国纤维加工总量1000万吨以上,占世界的1/4。 中国服装、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200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520.8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 “不强”是指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高附加值产品占的比重小。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1/4。2001年美国公布的服装进口数字表示:来自欧洲的服装为12.37美元/平方米,来自日本的为6.33美元/平方米,来自中国的为4.72美元/平方米,世界平均值是3.51美元/平方米。 2.实而不名。 名实不“对称”,在服装纺织品上充分表现了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的矛盾。缺少知名品牌是一大弱点。国内市场上品牌的集中度不够,更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虽然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已经占到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降到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50%,大多数还是给外国品牌做加工。 3.跟而不领。 服装的设计能力比较弱,纺织品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有的机构为各国的设计能力打分,中国2.4,日本4.6,台湾地区4.5,韩国、美国4.3,泰国、印尼2.8。 4.广而不聚。 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3.5倍,美国是12倍,日本是13倍,韩国是30倍,台湾是35倍。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 中国加入WTO,随着纺织品外贸份额的逐步取消,对中国服装纺织品行业来说,总体上是利多弊少,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比较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前景。有关机构测算,由于取消份额,中国服装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额每年可能增加一二百亿美元。 有利条件当然应该抓住并加以利用。但不能不看到,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加大了对服装纺织品行业的改造力度,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在水平上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他们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一种是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像意大利的呢绒面料。一种是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像韩国的化纤产品。 2、自由贸易区的保护政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对贸易区之外的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力量强大的壁垒。目前北美贸易区内的贸易额已经占到它的全部贸易额的38%,欧盟的区内贸易额更达到它的贸易总额的52%。2001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按平方米计算比中国多1.35倍,价格比中国低54%。最近北美贸易区又在扩大。 3、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竞争激烈。它们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继续发展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越来越不能发挥像以前那么大的作用;向高档次发展,又遇到了发达国家的“阻击”;在市场分割上,各种贸易区更限制了我国优势的发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