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麻子”错在哪? 7 上页:错在哪里 “王麻子”事件,是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经营的一声断呵。 目前世界各类刀具市场年贸易总额在36亿美元左右,我国现在的刀类出口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6%,而剪刀类出口额仅占1.2%,这对于中国刀剪业而言,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市场讯息,留给了包括老字号在内的国内刀剪品牌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1、如何从品牌维护中提炼经济效益 假货的猖獗腐蚀,已是新老品牌共同的大敌。像“王麻子”300多年来就一直假冒不断,目前仅在北京周边地区,就有上百家店铺,上当受骗者颇众,仅仅靠北京闹市区开设的五家正宗连锁店,远不能满足顾客和商家的需求。对于新品牌,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据统计,市面上每天有3000把假冒的“十八子”刀具交易,防不胜防。 打假已呈当务之急: 第一,这就亟需老字号在研发能力的强化上来带动经济状况的改善,从而增强技术优势,从创新上杜绝假货的频率; 第二,从保护中华老字号角度出发,品牌自身打假责无旁贷,但也应该从公关层面联手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以惩戒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第三,老字号品牌延伸应慎之又慎,这一点要从“可口可乐”、“柯达”等国际品牌身上吸取经验。像“张小泉”对339年的品牌遗产就十分珍视,对多元化发展举棋慎微。 2、如何以品牌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国人心目中,尤其是北方市场和部分海外华人,就认“王麻子”,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历史文化积淀是老字号的优势,但优势并非等同于强势,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这样就有了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要基于文化并且求变文化,让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这一点上,“张小泉”在杭州建立了品牌博物馆,做得就比“王麻子”强,而“王麻子”则举着一块“金字招牌”,却是危机四伏。 相对于老字号,“十八子”的品牌文化经营就显然“后者愈勤”,“十八子”没有老本可吃,没有历史可靠,所以品牌凭“打造中国最好的刀”的理念及现代文化,并结合技艺创新“砍”出一条属于“十八子”自己的路。尽管“十八子”钦羡“王麻子”、“张小泉”等老字号品牌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但十几年来,“十八子”从求变角度出发,填补国内制刀史上10多个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丰富和充实了品牌发展的文化,更充分体现了“十八子”的核心竞争力。 3、如何在合作中完善体制创双赢 “王麻子”与“十八子”曾经有过不下两次正式接触,商讨品牌合作经营的发展论题, “二子”将欲携手闯天下,用文化提升“十八子”,用机制带活“王麻子”,实现双赢,在国际上打“中国制造”牌,但最终却不了了之。尽管这步“合作”棋并未最后落子,但此种趋势已然不可避免。 “十八子”作为规模生产不到20年的新品牌,无法和深入人心的百年老字号比文化底蕴,但“十八子”强在“以机制引人才,以科技求质量,以管理出效益,以声誉求品牌”的企业体制上。 在营销渠道,“十八子”也是另辟蹊径,建立在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的基础,以餐饮、旅游购物等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并和沃尔玛、麦德隆签定了超市售点的协议且效益不错,同时到国外辟设销售网点的战略正逐步实施。 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已宣布破产,但“王麻子”三个字作为品牌或商标本身并未倒下,而是由“国企”又变回到“民营”。据悉,现在的王麻子剪刀改换了门庭,新的工厂名叫北京万顺号剪刀有限责任公司,继续经营“王麻子”品牌。 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市场依然广大,但忌讳“倚老卖老”,而是需要不断的“老树发新芽”。 相关新闻: 谁剪断了“王麻子”的生意? 老字号危机引忧思(http://www.emk.com.cn/news/marketing/2003-02-19/6816.html)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3年3月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