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魂”,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 7 上页:第 1 页 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古代辉煌的中华文明,在近代工业化转型期却屡次失利,严重滞后。但也正是在抵抗外侮、战胜危机的英勇斗争中,升华出“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一度落伍的中华民族,转败为胜,变弱为强,死而后生。 —第一次危机:1840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危机:1856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次危机:1884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 —第四次危机:1895年,由日本侵略引起的中日甲午战争。 —第五次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六次危机:1931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一直孕育着一种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力求把振兴中华的民族自信意识,与忧国忧民的民族忧患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让我们筑起新的长城:“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综合创新”。 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股大潮汇聚在一起,催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腾飞。但改革开放并非一路顺风。在迄今为止的20多年时间里,至少先后遇到了五道难关。改革起点上的第一道难关:十年浩劫,“两个凡是”。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十年浩劫,破坏严重,积重难返;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企图固守毛泽东晚年错误,固守僵化模式,固守僵化观念。此时,邓小平从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高度提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改革终于突破坚冰,开始启动。 改革关键期的第二道难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是当代世界历史中一个急剧变化的转折点。当代社会主义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曲折。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中国也发生了重大动乱。世界上的一些反华敌对力量,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转向中国。同时,东亚经济持续起飞,中国经济发展却因整顿而滑坡,这更加剧了外部压力。有些“左”的理论家、政治家企图退守僵化模式。邓小平又处变不惊,出奇制胜,提出了面对变局的两步韬略:在变局未定之时,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在变局初定之际,出奇制胜,转守为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的改革目标,在克服危机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改革关键期的第三道难关:体制转轨,加快发展。 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后,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期,同时也开始了加快发展的经济起飞过程。既要体制转轨,又要加快发展,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遇到的空前难题。经济失控,乃至经济过热苗头的出现,亮出了危险信号。从1993年6月起,在邓小平支持下,中共中央果断采取加强宏观控制的系统措施,成功地实现所谓“软着陆”,终于找到了难题的解决办法。 改革关键期的第四道难关: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中国。 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起,一场后来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悄然袭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共中央沉着应对,先后采取了四个重要步骤:预先防范,去掉泡沫;稳定币值,沉着应对;扩大内需,自我动力;总结经验,全面创新。中国不仅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开始了全面创新的探索。 改革关键期的第五道难关:九八洪水,特大灾害。 洪水冲垮了一些堤坝,却不能冲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下,全党全军全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洪斗争之中,谱写了新时代的“大禹治水”篇章。 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共十六大报告又把民族精神问题提到一个新高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突如其来地袭击中国一些地方的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过去人们不了解的新病毒、新疾病,人们了解它、战胜它,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但中华民族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只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定能克服困难,战胜疾病,国家与民族定会历经百劫而不衰。 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崇德重仁的观念、群体高于个人的观念、和而不同的观念等等,均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以说,当这些观念得到人们的认同之时,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会增强;当这些观念受到削弱时,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会减弱。因此,我们若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能只是依靠简单的号召,也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崇德重仁的观念、群体高于个人的观念、和而不同的观念等中华传统精神深入人心,指导人们的行为。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