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平面不平--毛泽东式实效平面广告的6项法则 7 上页:醒目性法则 为什么要把这两条法则合在一起讲呢? 因为我们要用这两条法则达到相同的一个目的——都是想让人们看到广告以后,有兴趣继续往下看,有兴趣多看几眼,而不是一翻而过。不要忘记,下面的广告内容,才是我们说服他们购买产品的重要信息。否则,做广告真就等于“放炮听个响”,失去了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无从谈“平面不平”。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人有兴趣多看几眼呢?应用创意性法则或伪装性法则解决问题。 首先是创意性法则。 什么是创意性法则?就是你做的东西要有创意,这听上去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今天讲的创意,可能与很多广告人理解的概念并不相同。它不是怪,也非惊世骇俗,而是要点到消费者的痒处、痛处,让他们不得不关心我们要说的内容。人们几乎从不真正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所以,只要你的广告让他们觉得与自己有关,那么,他们就会有兴趣往下看,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 而我们所指的创意,不单纯指画面,更指文案方面的创意。坦率地说,它要比想出“新、奇、怪”的点子更难做到。因为,这对设计师与策划文案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对目标消费者的心态有着十分准确的把握。比如,脑白金的这条广告,以及我们刚才讲过的《别让马桶长在身上》……都是通过创意,让人们明明知道是广告,但是又不得不想看下去,因为他感觉和自己有关系。 ![]() 创意性法则是一种让消费者主动看广告的手段。还有另一种手段,不算特别光明正大,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就是伪装性法则。 什么是伪装性法则?就是做一种不象广告的广告。消费者不是本质上讨厌广告么?那么好,我们就把广告做得不象广告。消费者看报纸是为了看新闻,看文章。那么,我们的广告就伪装成新闻,或文章。它以文字和新闻性图片为主体,虽然是广告,但看上去很象是一篇新闻报道或者是报告文学。消费者刚开始可能以为是报纸的正规内容,于是看了下去。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诱导消费者看广告,哪怕他看到一半发现是广告,不看了,这也没关系。他已经接触到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就是伪装性法则。 那么,由于每个媒体的风格都不尽相同,所以,若你和媒体关系不错,其实可以把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交给报社,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风格排版,这样的伪装性将会更强。 ![]() ![]() “960万平方公里的笑容,宁波这些女性吃奥祥”的说明文字: 这样的平面作品,若不能实现不规则形状的排布,那么,我们建议,能不用边框的尽量不用边框;如果铺货渠道良好,又准备大范围广告投入,那么建议也不要上咨询电话。说白了,既然要伪装,那么就伪装得彻底一些。 伪装性法则,还有一种表现形式――设计自办媒体。通常是一份8开4版的彩色报纸样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彩报。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表现形式,并非灵诺独创,早在多年以前,这样的形式就已经存在。灵诺的贡献在于——它把这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变革。把它从三株时代的粗糙变为现在的精致,使它看上去象某一报纸的豪华版。他投放的形式也有很多。有随正规报纸夹送,有户外放置消费者自取,也有企业会员寄送…… 一个通栏广告版面篇幅有限,而且广告费并不便宜。我们既要把内容传播到位,又要有效节省资金。怎么办?设计彩报!一个通栏能说500字,一份彩报相当于16条通栏的内容,里面可以有生活常识,有故事,有幽默。广告可以不读,软文可以错过,但是彩报却无论如何不可能一眼不看。其中80%的内容与产品相关,是一种产品信息量巨大的航母型平面广告。由于它的信息量,由于它的伪装性,它的打击力度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正为灵诺的多数客户所采用,效果相当突出。 ![]() ![]() ![]() ![]() 说明文字: 就是这样的彩报,成为客户攻击市场的利器。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设计师往往不耻于设计这样的平面广告,因为他们认为设计含量不高,体现不出水平。但是,他们又错了!这恰恰是真正见功底的设计。 这一点上,我想还是要给一些朋友提个醒。设计广告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我们面试过很多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漂亮文字版面的人实在太少了。因为,要真正设计出象样的、伪装性强的平面广告,其实有非常多的讲究。设计师务必对报形媒体正文的设计方式有着十分深入地研究。大标题用什么字体?小标题用什么字体?正文用什么字体?字号有多大?字间距有多大?行间距有多大?图片用什么样的风格?图片怎样布局?如何突出广告的新闻性?这一切都是广告设计理论中没有的方法,都必须由设计师通过观察、感悟、临摹自己摸索出来。学美术有三种境界,最初的时候是画什么都画不象,画得比较幼稚,粗糙。后来进步了,画什么象什么,作品光滑了,细腻了,漂亮了。有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中等偏上的水平。最高的境界,又回去了,画什么都不象什么,但是细看,每一处都很经得起琢磨,象的是意而非形。广告也是一样,开始做的时候,做不出好作品,后来做得象广告了,可以得奖了,但是却不实效了。而真正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广告,很遗憾,目前,在广告界能够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 通过创意、通过伪装,达到让消费者深度接触产品信息,此为平面不平的第三、第四法则。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