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市场调查 > 富士总代“中港”被弃真相调查

富士总代“中港”被弃真相调查


《知识经济》, 2003-08-05, 作者: 罗小卫周季钢, 访问人数: 3701


  夜晚,在璀璨的霓虹映照下,招牌上烫金书写的五个遒劲的字分外显眼:富士冲印店。老板桌上放着一杯早已冰冷的茶,是几个小时前就沏好的。尽管他挥汗如雨、嗓子因为不停的招呼顾客而沙哑,却一直没来得及喝上一口……

  还有另一个场景:

  同样是璀璨的霓虹,同样是烫金的招牌,不同的是,招牌显得陈旧,布满了尘灰;老板不耐烦的用茶壶盖拨弄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这两个场景有着同样的人物、地点,时针分别指在:2001年、2002年。

  这是富士总代理中港照相旗下冲印店的真实写照。

  中港集团,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感光业巨头,何以如此沦落?

  2003年7月,曝出富士意欲牵手乐凯,放弃渠道商中港的消息。中港何以被弃?

冤大头

  2003年1月,有消息指出,富士产品在中国市场水货泛滥,仅就胶卷而言,水货所占的比例即为90%。

  随后便曝出震惊中外的“珠海真科事件”。按我国2002年的关税税率,彩色胶卷被征以从量税,成品进口胶卷每卷应交纳关税及增值税10.37元,这还不包括胶卷生产成本和运销成本。但是2003年1月中旬,富士胶卷的国内批发价格在11.8元至12.4元之间。按照富士竞争对手柯达与我国政府签署的“98协议”规定,富士在我国不能设立生产厂家,完全进口的富士胶卷却拥有如此低的价格,其中的奥妙便不言自明。

  珠海真科感光材料制作有限公司是富士胶卷在中国内地惟一的分装厂。按规定,真科公司只有30%的产品可以内销,而海关记录显示,1999年起该厂产品全部内销;此外,根据海关资料,该公司每年的进口量只有几十万美元,而国内市场上印有该厂生产字样的胶卷价值却高达上亿元人民币。

  一时间,富士千夫所指。在一片骂声中,当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终于顶住压力站出来说了一句:富士冤枉!

  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是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按小泉的说法,富士是被蒙在了鼓里,走私活动是它的代理商中港暗地操作完成的。这无疑把罪名推给了中港——富士在中国惟一认可的经销商。

  面对100亿这样一个天文数字的走私,中港没有对富士的指控作出反应。也就是说,中港默认了富士的说法。

  然而,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

  中港照相集团从1968年起就开始为富士公司打理在中国的业务,对外一直宣称“是日本富士在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惟一认可的经销商”。

  表面上看,中港照相与富士公司的关系是简单的供应商与经销商的关系。但令人生疑的是,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如果仅仅是代理关系,富士凭什么让中港照相挂这么多自己的招牌?

  感光业一位知情人士说:“富士就算是没有直接参与走私,但能说自己对经销商的走私行为一点都不知情吗?” 

  知情人士更透露:“据我们分析,富士在境外交货后,由中港照相等公司负责将货物通过各种办法运进来,而富士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掌握市场信息,通风报信。”

  中港在这场走私风波中无疑充当了富士的替罪羊。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中港为什么甘愿做这个替罪羊呢?


1 2 3 4 页    下页:亲密关系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绿”富士的3次“华丽转身” (2011-05-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杜海清)
*“回归总代”的无奈和反思 (2006-05-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卫华)
*富士终于读懂了“葵花宝典” (2003-09-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柯达是农夫?富士是猎人? (2003-09-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忽略公关,非战之罪--富士涉嫌走私映射出的公关败笔 (2003-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富士胶卷失算中国市场 (2003-04-10, 《智囊》,作者:李海龙)
*柯达、富士,较劲中国市场 (2000-06-28,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四期,作者:林佩群)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