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出海者 7 上页:第 3 页 出师未捷的中药国际化先锋 十多年来他不改以国粹开拓海外市场的雄心,却一路坎坷,屡败屡战,留下的是资金黑洞和不够光彩的谢幕 三九企业集团前任总裁、党委书记 赵新先 随着今年5月被国资委免职,63岁的赵新先已是商界的一个历史人物。98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欠款、依然芜杂不堪的各种产业,公司最终控制权花落何处,此刻成为这位三九集团缔造者在媒体眼中抹不去的阴影。这个希望以中医中药占领世界市场的先锋,留下的是一个资金黑洞和不够光彩的谢幕。 1991年,南方药厂脚跟刚刚站稳,赵新先便开始出外闯荡,步履所至为德国、美国、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和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他告诉《环球企业家》,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中医中药是我们国家拿得出手的能走向世界的国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包药从一元人民币变成一美元呢? 三九德国公司是三九集团在国外的第一个公司,1992年3月注册成立,主要任务是在德国注册三九胃泰。尽管一共只有100万美元市场开拓费用,三九德国还是在柏林最好的欧洲中心大厦租了办公楼,并买了一辆奔驰220。但是多年以后,三九胃泰还是没有能够进入德国市场。 美国的经历稍微顺利。1994年,三九胃泰获准以保健品身份上市。在俄罗斯,不仅拿到了三九胃泰的药品许可,三九感冒灵和皮炎平也分别获得许可……这是赵新先领导的三九集团第一次冲击海外市场,他当时志在必得。 美国时代广场第七大道和48街拐角处一幢大楼上方当时竖起的三九广告牌给了他巨大的信心。蔚蓝色底上是三个巨大的白色“9”字,下面是一行中国方块字--“三九药业”。《纽约时报》的评论是:“从1995年5月1日起,时代广场第一次出现了中文字:三九药业,显示中国公司将在世界大舞台上一展雄姿。这个广告引起美国各界的注意……”“前五年每年12万美金,后五年每年20万美金”,赵新先希望时代广场的广告能够带来收益。但是FDA的门槛很高,三九集团的系列中药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代价太大。 一度,三九集团的国际化道路处于停滞阶段。1999年8月,三九集团成立国际拓展部。2000年,江泽民视察南方时说:“有能力的企业应该进军海外市场。”据称赵新先听了很受震动,当年3月起,三九集团再次进军海外市场。 这一次,三九集团启用了新的海外拓展策略。其时,在多元化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三九集团确定自己的主业为中医药,并希望在15年内冲击世界500强。三九集团提出了“中药现代化、中医产业化、健康服务全球化”的竞争理念,计划在欧美开设1000家中医连锁诊疗中心,希望通过以中医带中药的方式去开拓国际市场,最终使三九的系列药品推向国际市场的梦想成真。 三九集团选择香港作为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以大健康为主题拟建总投资将达180亿港元的包括全球网络医院、连锁药店、健康长寿服务等8大中心的香港“中药港”。2001年,赵新先甚至在美国洛杉矶取得了一个药厂15年的托管权,打算在美国本土生产三九的中药。 赵新先决定借道近邻日本。三九集团在日本注册了三九本草坊公司,2003年10月完成对日本东亚制药的收购,迅速获得了可以进入日本市场的100多种OTC汉方药,节省了巨大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三九胃泰产品也能够顺利进入日本市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九“会借重东亚制药这个产业平台,向欧洲市场,向美国市场去拓展。” 根据赵新先原先的设想,准备把三九本草坊建成一个以现代中药为专业化发展的医药集团,成为“在研制、开发中药,包括植物药方面世界研发水平最高的企业”。为此,三九会继续收购在日本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未能预料的是,赵新先突然下课,不知他的继任者孙晓民是否会继续延续三九以往的国际化思路。■ 失意人物 侯松容:倾销困境 今年4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中国彩电在美国倾销成立,美国商务部从六月起对数十家大型彩电生产厂征收最高78%的反倾销税,康佳总裁侯松容为此彻夜不眠。康佳先后有100多人参与应诉,耗费上万工时,资金投入近千万元。——300多天抗争后,获得的是一个并不理想的终裁。为继续发展国际市场,康佳正在墨西哥设立彩电基地。 汪力成:技术诱惑 2001年汪力成的浙江华立公司因收购了飞利浦在CDMA手机方面的知识产权、研发成果、设备以及人才资源,一时名声大噪。可是收购完成后,华立遇到了资金和技术的双重瓶颈:包含华立技术的CDMA芯片并未形成主流;收购价格虽然偏低,但需要不断输入的研发资金则是一个黑洞。研发资金投入巨大,但这个部门始终没有盈利。 王宪章:信息披露教训 今年2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一个报告指出中国人寿存在巨额违规资金,共计6.52亿美元。3月,中国人寿遭到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给王宪章蒙上了一层阴影。起诉状称,国寿管理层及董事发表虚假陈述,没有在上市前如实将资料披露,结果导致国寿股份在去年12月22日至今年2月3日期间维持在高水平,令投资者高价入货因而招致损失。 刘家骧:经营挫折 2003年最后一天,位于美国奥兰多、先后投资1.5亿美元、历时10年的缩微景观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停业。中旅集团总经理刘家骧不得不反思“国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奥兰多之败表明,把公园看作是中美文化交流的象征是失误。公园设计偏重于静态,并不符合美国人口味,10年来也没有追加投资。形成对比的是几英里之隔的迪斯尼乐园在酝酿涨价。 任运良:政变之痒 1998年4月,华丰集团公司董事长任运良决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建设“中国村”:集生产、销售、旅游和服务为一体,将兴建中国商业街、东方文化中心、特色种植业和教育训练场等十大类。任运良夫妇还曾受到阿根廷总统梅内姆的接见。但是由于阿根廷的政局动荡、比索贬值,银行冻结,总统辞职而不能收回投资,任对此非常伤心。 唐万新:收购失败 生存危机中的德隆集团,其在德国收购的多尼尔客机项目大势已去:资金链断裂,无人接盘。去年夏天,德隆收购德国多尼尔飞机公司的支线客机DO-728系列的研制项目时,曾经在德国经济界轰动一时。据悉,涉及异地、跨国的整合,要涉及商业模型、供应链优化等各方面问题,目前德隆集团的财务状况已经不允许再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了。 CHINAINC. 跨国路径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卢进勇教授 中国现有的将近7000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地区行业都不是均匀分布,而是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 海外投资企业分布多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仅港澳地区就有2000多家中资海外投资企业,占总数的1/3左右,其余的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地区等地。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日趋多元化,已显现出逐步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的迹象。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都有分布,其中,贸易和工业生产加工行业相对集中,尤其是境外加工贸易因受到国家政策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海外投资企业中的贸易行业企业的数量占海外企业总数的1/2强,中方协议投资额40多亿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43.1%,仍然是中国海外投资涉入最多的行业;其次为工业生产加工行业。■ (文/《环球企业家》□ 贾可|文 出自:2004年7月 总第100期) “红筹”大鳄 他用高超的财技证明:红筹巨头一样能够依循游戏规则创造出令人信服的国际并购业绩 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 荣智健 荣智健是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的独子、100年前著名的中国棉纱大王荣德生的孙子。但1978年6月荣智健携简单行李、拿着单程探亲通行证由北京抵达香港时,时年36岁的他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从业经验,还得从头学习粤语。 他年轻时在天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专业。后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水电站,每天和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一做8年。继而又在北京电力系统从事研究工作,这些似乎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家族生意头脑及高超财技的继承。在香港用了不到10年时间,荣智健就利用其父荣毅仁在香港多年积下的几十万港元利息收入,实现多达4亿余港元的资产增值。 他到香港后最初涉足的是电子行业。这家电子公司高价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使荣智健获得第一桶金720万美元。他从这笔资金中拿出200万美元在美国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该公司1983年在美国上市,1992年前荣智健悉数卖出股份,获得约4800万美元。这两个创业阶段荣的个人资产都呈几十倍数的增长水平。 荣智健真正的辉煌时期,始于加入中信香港以后。由于其父的提挈,1986年他加入1985年成立的中信香港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总部在北京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简称中信)1979年在邓小平支持下由荣毅仁创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属于典型的红筹企业。 荣智健的并购才华在中信的平台上开始展露无遗。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提出收购国泰航空股权, 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13亿港元购入了国泰航空的12.5%的股权。这是中信香港首项大投资。1990年他还完成了对港龙航空的收购,荣智健第一次显露了“中信”红筹老大的强悍作风。 接着,他又用巧妙的资本运作,完成了对曹光彪控制的泰富发展公司的收购,“泰富发展”收购后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荣智健任董事长,成为中信旗下的上市机构。接下来的手笔是用“小蛇吞象”的办法吞并恒昌企业。荣智健用现金换取李嘉诚等合伙人手中全部股份,全面收购资产值70多亿港元的恒昌企业,而所用资金净额才40亿港元。 在中信泰富这个并购航母上,荣智健一刻不停地演绎着并购大戏,中信泰富作为香港资本市场的红筹巨头的地位逐步树立。通过种种并购,荣智健逐步将中信泰富打造为集通讯、航空及基础设施等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1990年以1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信20%股权是中信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项投资,中信一举成为当时香港市值最大的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荣智健目前个人资产约70亿港元。作风豪华。除了豪宅、游艇及养马外,也拥有飞机及森林。每年夏天邀请朋友带着心爱的厨师,到英国南部的城堡度假。■ (文/《环球企业家》□ 尚曹|文 出自:2004年7月 总第100期) 温暖使者 从内蒙古边陲小城走出来的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实现了持续20年的赢利,并创造了中国纺织业的国际名牌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 王林祥 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绒集团?中国内蒙鄂尔多斯,恭喜你答对了!他究竟有多大?鄂尔多斯总裁王林祥给出的答案是世界排名2、3、4、5、6全加起来也没有鄂尔多斯大。诞生于中国偏远的西北小城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就这样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从1980年代,通过补偿贸易和出口产品,王林祥和鄂尔多斯开始了国际市场的磨练。1988年鄂尔多斯拿到了自营出口权,95%的产品销往国外。目前鄂尔多斯年销售额24亿元,创汇1.3亿美元;他们的目标是2005年要达到50个亿,占据世界市场50%的市场份额。 寒冷、贫瘠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的“苦寒之地”,而王林祥却牢牢抓住内蒙古羊绒的资源优势,他的成功对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西部经济具有参照价值。 今年43岁的王林祥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掌握一门外语,这位学徒工出身的总裁有着不同寻常的坎坷经历。少年的王林祥被归为“黑五类”,11次参加招工而未被录用,“文革”时因一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而锒铛入狱4年;29岁时,鄂尔多斯的建厂引入羊绒加工设备,王担任副指挥成功安装而初露锋芒; 1981年,王成为鄂尔多斯的前身伊克昭盟绒毛厂副厂长。工厂投产当年净赚100多万元;1983年底,年仅32岁的他走马上任厂长。1990年代,鄂尔多斯通过职工持股、虚拟股票分红权计划,逐步受让国有股,并在2002年4月实施MBO全部买断国有股权,而王大约占到集团10%的股份。 王经常用“爬行“来形容鄂尔多斯的发展,事实上,在中国纺织企业为国外贴牌OEM做嫁衣的漫长历程中,鄂尔多斯打造国际品牌并非易事。1998年,美国的艾迪巴尔公司在定货3.5万公斤时才首次使用了鄂尔多斯的商标,此后鄂尔多斯开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专卖店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其中美国有六家店,英国有两家店,在法国购买了14家商店20%的股权;并将最初的外贸商标DOUBLEFISH(双鱼)改为“鄂尔多斯”以便识别。现在“鄂尔多斯”商标经权威评估机构评估品牌价值34.16亿元,王林祥的目标是经过7~10年的努力,实现向世界品牌的过渡。 国际化的鄂尔多斯并不能一劳永逸,寻找未来能替代羊绒的主业是王林祥最大的挑战。羊绒行业虽然利润可观,但发展空间毕竟有限,“羊绒这个盘子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全世界的羊绒只有12000吨左右,中国占到了8000吨,就这么大一点。”。王林祥认为鄂尔多斯发展的临界点是100个亿。从90年代开始,鄂尔多斯在海南上了医药项目宣告失败,2000年,鄂尔多斯投入上亿的资金搞了高科技的风险投资,希望找到一两个能替代羊绒产业的新产业; 2004年,王林祥选择进入重工业硅合金,他向世界宣告:“鄂尔多斯在羊绒产业上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我们要通过今天以至今后若干年的努力,在硅合金事业上再造一个世界第一。” 王林祥给自己定的退休年限是总裁做到57岁,董事长做到60岁。王的女儿在英国剑桥攻读光电子硕士,她似乎对父亲的这番事业兴趣并不大。■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文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线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 (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线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原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线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还有两条鲜为人知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入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 另一条丝绸之路,是从广州乘船经满刺加 (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 (今斯里兰卡)、印度、东非。这条通道人称“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我国宋朝。■ 古代出海者 张骞 汉武帝时期人。公元前139年开始,他受命率人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亚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可称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 郑和 明代伟大航海家。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远达阿拉伯和东亚海岸。■(文/《环球企业家》□ 亦丁|文 出自:2004年7月 总第100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