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无聊” 7 上页:第 1 页 无聊的价值 被动的无聊比主动的无聊更具营销价值—受众无防范、广告平台无竞争、广告信息无阻碍效力,这是传递企业营销信息的最佳时机。 在如今这个年代,时间、注意力和信任度都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都市年轻人总是在不断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在可支配时间里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消费者时间的缺乏常常意味着注意力的缺乏。在当今社会,注意力正在成为消费者手中的一笔财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膨胀使得消费者注意力成为了商家争夺的最为宝贵的消费资源之一。 因此,消费者一天中难得的无聊空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争夺的最佳营销传播时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丁家永分析:“无聊空间更多地是反映了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望与广告的结合。无聊营销广告的受众无防备、广告平台无竞争、广告信息无阻碍效力,是企业传播营销信息的主要价值。” 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认为:“从心理学上分析无聊分为两种:主动无聊和被动无聊。主动无聊是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状态,很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工作、活动之后,都希望寻求一种没有任何状态的、可以完全放松的状态。如果有外界信息对他们的状态进行干预,他们将会产生反感心理。被动的无聊是人们虽然主观上并不希望无聊,但现实的环境、人物、工作等因素让他们感觉到很无聊。当被动无聊状态出现时,人们通常都会寻找宣泄的机会和途径,比如运动、娱乐等。但在某些被动无聊状态下,以往并不存在让他们进行宣泄的机会和途径,比如等待—电梯的等待、交通工具上的等待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忍受的等待等。因此,如果希望借助人们的无聊状态传递信息,选择的应该是没有其他宣泄选择的被动无聊状态。” 那些没有存在竞争性信息的传递载体和人们没有防备、抵触心理的被动无聊环境,具有最高的传播价值,比如目前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所经营的楼宇电视网络。这种进行信息传递的载体,不论是在电梯间门口,还是在交通工具上,都没有其他竞争性媒体存在,是具有垄断意义的信息传递载体。 在这个时段、这些地点,人们在思想上,在这些媒体没有出现前,一般是没有特别的思维状态的,基本上是在延续之前的思维,通常很少会被打断,现在在这个无思想准备的等待时刻,突然出现一个信息刺激源,那这个信息就会被他们所注意,别说是三维动态媒体,就算是一幅画,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受到了这些信息源的信息刺激,在他们的脑子中会产生反馈,甚至成为他们思维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觉中信息已经镶嵌进他们的思维流程里面。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占据这个位置进行传播的信息,可以获得营销方面的价值。 在无聊状态下,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宣泄,这种宣泄是没有目标的,甚至是散乱的。但这种状态下也不是所有信息都会引起他们兴趣的,他们希望出现的信息多多少少可以让他们摆脱无聊的状态。所以就要求那些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递的信息,不能过于主题化,应该适度地注意感性的成分,注意更换的频率,保持新鲜性,让他们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 产业精英谈无聊营销: 再忙的消费者都会有一些空隙,处在一个特别茫然、无聊、发呆的状态中,这个时候如果有信息的进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现在很多媒体广告效果不佳,是因为这些广告信息出现时,一般都有其他更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信息源存在。而如果消费者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事实上消费者经常会被迫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比如乘坐交通工具时。如果能够找到消费者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时,广告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升。 —分众传媒董事长 江南春 当代传播的难题是注意力稀缺,但根源是媒体过剩。消费者被动选择无聊的时间正是一个媒体稀缺或受限的环境,这当中能够胜出的媒体一定是备受瞩目而且干扰度极低的。强制性的收视让当代头号传播杀手”遥控器“不战自败。 —空港强视公司总裁 魏民 专家视角: 无聊经济诞生新媒体 “无聊经济”或“等待经济”中诞生的新媒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通过不断创新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如何通过不断的服务维系终端客户。 悄悄登场的新媒体隐身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最低限度地减少了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广告同娱乐结合得更为紧密。这些新媒体很好地找到了每个人单独的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了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如在等候电梯、乘坐公交时,正是人们个体较轻松、闲散的时间,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种环境促成了半强制性收看。如果广告制作的情节好,就会给消费者留下深的印象。 例如,最近“利顿” 针对自己产品的广大消费群基本在办公室里用饮水机来冲泡红茶或者其他饮料的特点,利用饮水机的饮水桶来进行广告宣传。在今天这个广告司空见惯、干扰日益增高的环境下,就更需要注重设置一个低干扰的新环境,创新设计完善新媒体,吸引受众。 未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等多种载体的整合,将成为必然。 —实力传播集团突破传播CEO 郑香霖 警惕无聊营销的负面效果 现在出现了一些占据人们无聊时间的媒体,他们的存在是否合理,还得进行探讨和研究。它们虽然可以达到有效信息传播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负面的意义,因为它们的出现,实际上是增加了人们注意力的负担。这些负担如果太重,人们会有生活被干预的感觉。如果这种情况继续蔓延,那就有可能使公众出现对营销厌倦的心理。 目前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一种情况—品牌拒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多地增加人们注意力的负担。这里面存在一个两难选择:越是公众场所,群体的特征就越混乱,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就越低。但在公众性比较弱的场所,虽然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如果频繁、无孔不入地出现,将会无休止地增加人们注意力的负担。 —零点集团董事长 袁岳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