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与中国品牌国际化 7 上页:中国品牌难以壮大的原因 1、品牌命名,国际化的开始 品牌命名是一门科学,它是建立品牌的基础。好的品牌命名定会注意其发音,具有内涵、简单独特、清楚传达产品定位、富有产品的功能联想,还要注意文化背景。最理想的命名是这种品牌可以直接通行与全世界,不会产生重复或歧义。如COCA-COLA,SONY,HAIER等。但一般情况下,品牌名称要根据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具体情况,相应地加以改变。如德国的BENZ汽车,起初直译为“本茨”,没有中国韵味,后改为“奔驰”就很传神了。再如“百事可乐(PEPSI)”、“雪肤蕾(REVLON)”、“高露洁(COLGATE)”、“爱立信(ERRISON)”等等,都把洋品牌名称完全中国化了。 同理,中国品牌的方块字也要视不同的市场运用不同的译法。通用的做法是改换成拼音文字,但要注意这种发音在当地语言中是否有不敬、忌讳甚至贬低的意思。再有的一种做法是将品牌译成英文名。如海尔的品牌名巧妙的运用了英文单词“HIGHER”的发音,很快被人们所接受。但某些中国人喜欢的命名“孔雀”、“菊花”、“神龙”等却是一些国家认为不吉祥、不典雅的称谓,此时便不能直译,必须改为该国、该地认为是美好、雅致的其他名称才行。 2、品牌兼并,迅速快大规模 国际品牌的经营经验表明品牌兼并是一条切实高效的拓展市场之路。SONY在中国使“飞跃”、“凯歌”、“金星”三个中国名牌寿终正寝,代替的是每年400万台的SONY电视机。同样,依靠兼并,中国的饮料、食品、胶卷、医药、等诸多市场都被国外品牌所占领。 没有规模的不断扩大,就无法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自然就没有强劲的品牌基础。WTO的到来,对于无规模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而品牌兼并的目的就是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输出自己的品牌,封杀竞争对手的品牌,并利用其一切的资源和营销网络。这无疑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但兼并也是一个相当严谨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改组和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及被收购企业的债权债务等关键性问题,如处理不妥,就会落得“陪了夫人又折兵”的结果。 3、品牌保护,无形资产保卫战 提起品牌的法律保护,中国企业确实走过了一条心酸路。从“孔府家酒”、“长虹”、“全聚德”、“同仁堂”等等上百种驰名商标被外方抢注,到入世后第一例关于中国化工网www.chemne.com域名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中国企业必须强化在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关键。 商标的国际注册是这场保卫战中的制胜武器。商标国际注册,又称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通过国家商标局申请国际商标注册,即可由国际局延伸到各个成员国。这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方式。但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并没有覆盖全世界,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并不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我们就要到该国申请注册。WTO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武器,我们必须学会利用这一武器来保卫民族品牌,打响中国品牌的保卫战。 第 1 2 3 4 页 下页:中国品牌怎样迈进国际市场(2)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