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TCL迷路信息时代

TCL迷路信息时代


《智囊》, 2002-06-24, 作者: 宁敬, 访问人数: 8002


7 上页:痛失战机(1)

  长虹的这一决定对TCL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

  1、 被迫提前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长虹舍弃了第一、二代背投产品,直接跳跃至具有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四代产品,虽然表面上是放弃了将近5年的利润周期,但是却取得了先发制人的主动权。TCL要想在背投市场有所作为,不得不跟上这个趋势。

  2、 销售直接受到影响,毛利率必然下降。

  基于对背投彩电技术的有效整合传播,第一、二代背投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价格下挫已成必然,加上长虹第三代产品已成规模,其市场价格几乎与跨国品牌第一、二代背投相当,包括TCL在内的背投彩电毛利率都会直接受到影响。

  要追赶长虹的第三、四代产品,TCL必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和研发费用,这与已具备大规模生产线的长虹比较,前景堪忧。

  背投彩电为什么会掀起这么大的市场风浪呢?这与长虹孤注一掷般的营销传播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的彩电市场状况,自2000年价格大战后,普通彩电的价格已没有下降空间,各厂家尽管使出多种营销招术,也未能产生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技术创新成为主流厂商突围的唯一方法。TCL推出了HiD系列,海信则执着于“互动电视”,但同样是定位于高端市场,这两者似乎并未引起广泛响应,主要的原因在于,收入较高的新生代阶层并不会为了节省一点钱而把电脑、电视结合起来,这些消费者大都拥有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与宽敞的客厅,而背投彩电这一国际流行品种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TCL的HiD系列与海信的“互动电视”的共同特点是融入互联网概念,这与它们都涉足IT业有很大关系。也许正是它们对IT的过分痴迷,导致了没有针对彩电市场进行现实的细致的研究。反而,长虹始终未改其踏实稳健的作风,一直努力致力于改善彩电画质等核心技术研究,最终卧薪尝胆,终有回报。值得注意的是,长虹背投也具有S-VGA(800*600)接口,可以方便连接计算机,并显示高清晰计算机图象或数据信息。但是这并未作为其宣传的重点。可见,在这一点上,长虹似乎更了解中国市场的特色。

  据TCL投影技术部门的一位工程师透露,长虹精显背投的主要改进在于其数字变频与逐行扫描相结合的技术,而这一技术实际上并不是难以企及的。可见,如果TCL能提前注意到这一点,并及时投入资金和人力的话,也许背投市场的天下就是TCL的了。

  1998年,我国背投电视销量为4795台,2000年超过10万台,2001年则达到了35万台,连续四年超过300%的增幅。据预测,2002年,中国背投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万台左右,到2003年,更将达到500万台。这么大的市场规模,TCL却失去了抢占的最佳时机,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彩电业务的营业额在TCL的主要业务中占有近80%的份额,但其中高档机型的毛利率只能维持在18%左右,中低档的更是在15%以下。背投作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且处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初期,其利润率是极为可观的。TCL如不赶快醒悟,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必定会影响到TCL集团未来的整体盈利和发展。

  此外,对于一直致力于走出国门的TCL来说,加强背投这类高端机型的研发也是明智的。2001年,TCL出口海外彩电74万台,加上OEM品牌的销售额共计6.45亿港元,因为产品类型的特点,决定了其销售范围仅仅限于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而对比长虹来说,去年年末,仅美国一家客商就与长虹一次性签订了批量采购20万台第三代精显背投的协议。可见,要真正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建立中国彩电业的优势,加强技术创新、追赶和超越国际最新技术才是正途。


1 2 3 4 5 6 7 8 页    下页:祸起“3C”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9篇)
*网络电视中国式崛起 奶酪还是陷阱? (2009-04-08,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康源)
*信息时代的8大管理挑战 (2006-04-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TCL电脑,尚差临门一脚 (2005-05-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尚希)
*TCL移动十年跃进 图谋国际一流化 (2004-06-04, 《新营销》,作者:向华)
*TCL移动拟香港上市 李东生资本运作意犹未尽 (2004-03-09, 经济观察报,作者:徐正辉)
*TCL:整合图变 (2004-02-04, 经济观察报,作者:杨阳)
*“信息家电”为什么会失败? (2003-1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勇)
*多品牌,TCL的美丽陷阱 (2003-09-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田丰)
*TCL:明天“王牌”还属于你吗? (2003-08-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威、黄云生)
*三点营销诊断TCL—HiD (2003-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清山)
*吴士宏的“终结者”意义 (2002-11-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庞亚辉)
*给TCL的忠告 (2002-11-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侯德福)
*TCL的国有股减持之路 (2002-08-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庞亚辉、何继江)
*TCL:渠道型企业的SWOT分析 (2002-07-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伟)
*TCL空调终端制胜 (2002-07-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魏磊)
*分销:TCL大战长虹的启示 (2002-06-06, 《中外管理》2002年第六期,作者:包政)
*侧看TCL神话 (2002-01-09, 智囊,作者:段传敏)
*TCL手机品牌诊断 (2001-1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宇)
*TCL,这个品牌很特别 (2001-09-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乔远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