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Y、TCL、阿里巴巴掌门人香港“煮酒论剑” 7 上页:“软性联合”比企业购并强 李:我赞成这个观点。中国和日本不仅企业文化的背景有很大的差异,管理手段也不同。由于企业的规模不一样,实施“软性联合”也要依据项目情况讲究效率和现实性。与日本和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实力弱得多,这是实情。我们必须尽快成长起来,为此,同国外企业的合作就显得很重要。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完善原来欠缺的的部分,而另一方面,由于日本的企业也在寻求更大的市场,通过开拓中国的市场可以得到新的获益机会。 在中日企业的合作方面,出井先生期望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出井:我想,在这方面,与从日本、中国这样的国家概念出发来考虑比起来,还是单纯的以企业之间的关系看问题更为重要,然后才是企业最高管理人士之间的信赖关系。建立双方都是赢家的“win-win关系”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基础是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个市场同全球市场比较起来看会怎么样呢?两个市场之间有好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把两者之间(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时间差和技术层面上的差异巧妙组合起来的话,就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马:关于“软性联合”我也想说几句。最近,在赴美国洛杉矶出差途中,看了中国古书,受到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借势”一词。 在中国,80年代的工业化社会型企业很多,它们以规模决定胜负,但今后要发展下去就遇到了(设备过剩、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信息化社会型企业是以“智慧”来决定胜负的,要靠智慧来决定胜负,就要学会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即所谓的“借势”。小公司单靠自己的力量十分有限,学会利用别人和市场的资金,借助大企业和政府的“势”是其成长发展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我对出井先生的“软性联合”的观点很有同感。 中国的企业发展必须融入经济的全球化潮流中。SONY在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成功地做到了企业的国际化。阿里巴巴是1999年建立的,现在才刚刚迈出走向国际化企业的第一步。 虽然我们公司成功地在短期内在国外打响了知名度,但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经营领导班子的团队协调方面也有过失误。近来我一直在想,全球化关键不是公司的知名度或者产品,而是以怎么样的价值观来运作企业的问题。过去我以为只要把公司设在美国就成了跨国企业,但现在我觉得,即使公司建在中国,只要经营理念正确也能发展成跨国企业。 第 1 2 3 4 5 页 下页:管理的真谛是“三角形”&决定胜败的招数只能靠直感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